下载
APP

【龙风蓝一系一大区】12122分院开学前第五次作业欣赏(教官合集)

龙风时代文学
3925 作品
2023-12-14 12:01:03

 

A43C1F99-F711-4269-94B4-3069D66BC06D.jpeg95E843B8-7BFE-4CAC-88C1-CD460940A069.jpegC2BD2CF2-31CB-4FE3-AD3F-936C89493187.jpeg827222BA-3F3C-4EDF-B5E3-9BFA0490E97A.png

 

教官:

1.刘玉杰

2.李强

3.徐一嘉

4.王奎

5.王新爱

9B3EE992-CA8B-4442-A790-9E2D6E6B8B70.jpeg 

龙风蓝一系第十二期学员开学前第五次练习作业

分院:  122   

学员:   刘玉杰  

学号:LF11-LY119

 

1.了解对联起源、特点、价值。写出对联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2.熟记对偶的定义、判断要点、作用、分类、形式等,写出对偶定义和分类。总结:对偶和对仗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1/.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成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2/.对偶类型有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多句对偶。

         3/.定义不同。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指的是成对的句子,这两句话的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也有关联。而对仗在诗文中指特定的修辞方式,它的特点是上下句的结构位置相同,但是,词性相反,且平仄声调也要相对。

 3.熟记对句的特点和要求,分别写出:对句、对仗的概念,了解对句、对仗的基本要求

对句、对仗的注意事项。

 答:1/.对句、对仗的概念:对仗是指上下句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重复的字。上句的末句必须是仄声,下句的末字必须是平声。对仗指律诗,骈文等按着字音的平仄和字意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2/.对仗的基本要求: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反;出句和对句的字数不能重复;语言结构相同;词性需要相同。

       3/.对仗注意事项:上下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上下句平仄要相对;上下句可以相近或相反。

 4.写出绝句与律诗中对仗规则,了解对仗避忌。

 答:1/.绝句:是由四句组成的诗体,每句四个字。每句韵脚必须一致。

   2/.律诗:A.平仄相替:单句以首字开始每两个字的第二字平仄相替,首字可以不论平仄。B.平仄相对:每两句为一个句号,这两句平仄相对。C.平仄相粘:相邻的双数句与单数句平仄相粘。

    3/.对仗避忌:忌合掌、忌乱脚、忌上重下轻、忌失替、忌结构雷同、忌同字、忌同声落脚、忌初学用癖曲、忌重字、忌不规则重字。

 5.标出下面绝句的平仄和在题目后面标清韵部。

 七绝·凉州词(上平十灰)

文/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平平仄仄仄平平

欲饮琵琶马上催。仄仄平平仄仄平

醉卧沙场君莫笑,平平平仄仄平平

古来征战几人回?仄平平仄仄平平

 6.填写对联:

 a.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满)中央。

b.雨过林霏(青)石气;秋将山翠(进)诗心。

c.(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d.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7.对句练习:

出句:小桃风撼香红碎,  仄平平仄平平仄,

对句:大树歇凉茶绿牵    仄仄平平仄仄平

 春景(下平一先)

 小桃风撼香红碎,景树天舒挂绿牵。

柳岸春光桥映色,湖中射影将鱼鳊。

作业提交时间:2023年12月2日

mmexport9ff5cf4c2e06df0705f74515fdf8e1fe_1702347789240.gif

 

龙风蓝一系第十二期学员开学前第五次练习作业

分院:12122     

学员:李强     

学号:LF11-LY116-48

--------------------

1.了解对联起源、特点、价值。写出对联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答:对联的概念。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诗歌与散文的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它们在内容、形式和音韵上相互对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1)对联的起源

对联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人们就有在门上挂桃符的习俗。到了宋朝,诗歌和散文开始结合,形成了对联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对联的特点

a、 内容相关

对联的两句诗文必须含义相关,上下联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呼应性。上联和下联的内容应该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主题。

b、形式对称

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平仄、韵脚等方面要保持对称。一般来说,上联和下联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的结构也要相似。同时,对联还要讲究平仄的相对,韵脚的相协,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c、语言简洁明快

对联的语言要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表达上,要力求含蓄而不隐晦,生动而不艰涩。

d、寓意深刻

对联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与思考。好的对联不仅要有形式上的美,更要有思想上的深度。

(3)对联的价值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价值。首先,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次,对联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此外,对联还可以传递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后,对联具有较强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2.熟记对偶的定义、判断要点、作用、分类、形式等,写出对偶定义和分类。总结:对偶和对仗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1)对偶定义: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2)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3)对偶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4)分类:

A.正对偶

a.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b.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四首》。

d.译: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B.反对偶 

a.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b.例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c.出自: 宋朝卢梅坡《雪梅》。

d.译: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C.串对偶

a.“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b.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出自: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d.译: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5)对偶的形式

A.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

a.例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b.译: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

B.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

a.例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译: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C.句中对: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互相对偶。

a.例如:“峰回路转”、“晓风残月”、“羽扇纶巾”。

 (6)对偶与对仗的不同之处。

简而言之:对偶: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的对偶语句。对仗除了具备对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它要求联句的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是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且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词语。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 对仗的要求是极为严苛的。只有符合上述原则的格律诗词联句才叫对仗,否则就不是对仗或对仗不工整,这在格律诗词创作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因而遂成为创作和欣赏格律诗词的重要标准之一。

3.熟记对句的特点和要求,分别写出对句、对仗的概念,了解对句、对仗的基本要求对句、对仗的注意事项。

答:(1)对句概念

古人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叫对句。通常为两个分句,是诗词写作练习的初始方法。对句的形式:针对出句,做出对句。

(2)对句的要求

a.对句与出句同位置的词平仄要相反。b.对句与出句同位置上的字、词,词性要相同。

c.对句与出句的音步(节奏)要一致。d.对句与出句的意境必须要有关联。是指上下句的意境要有联系,即按照出句的意境,来考虑对句的意境和用词。如出句“春风暖”的意境是春天,可用彩蝶、紫燕、翠柳、碧水等这些象征春天的词来对句;而旅雁、艳菊等是秋天的象征,不能与“春风暖”相对。

(3)对句的注意事项

a.不能隔景。隔景就是指对句与出句的意境没有关系。一般春、夏、秋、冬、白昼、黑夜、室内、室外等各为一景。如出句出的是夏景,而对句对的是冬景,就是隔景。再如出句是“春风暖”,对句对“菊蕊香”,也是隔景,因为春风暖是春天,而菊花是秋天开放。

b.不能隔意。上句写这一层意思,下句写另一层意思,表达的意思不相干,叫隔意。比如出句“春风暖”,对句对“饭菜香”,就是隔意。

c.不能合掌。合掌就是指上下两句表达的是同一种意境,即两句一律了,叫合掌。如冷对凉,静对幽等。

(4)对仗概念

对仗以字、词为最小单位,然后组成句的对仗。对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也叫上句、下句,或叫出句、对句。

(5)对仗的要求

a.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词平仄要相反。

b.词性要相同。即上下句同位置的词,属性要相同,类别要相同,结构要相同。(词性内容可看郝成明纪检总监转发的文章。)例:

出句:风吹柳绿,对句:雨润花红。

属性都是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

类别都是天文+时令?+草木花果+形态

结构都是偏正结构?(?为不确定)

c.词义要相联。就是上句、下句同位置上的同,意思要拥互有联系。或相近或相反,但是不能相同(相同为合掌。如出句“跑步”,对句“飞奔”就是合掌)。

4.写出绝句与律诗中对仗规则,了解对仗避忌。

答:对仗是古代诗歌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式,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已存在了,它体现了诗歌均衡美的特色。绝句与律诗中对仗规则如下:

(1)绝句的对仗要求

一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

 

二是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三是词语所属的词类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2)律诗的对仗要求。

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

 (3)对仗避忌

诗以精练为宗旨,对于对仗句来说,精练尤其重要,从而形成了一些避忌。避忌就是在作诗中不允许出现的情形。对仗的避忌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避同字。

诗歌是用最短小的句子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这就要求诗中尽量不要出现

相同的字,相同的字容易造成词语的冗余和诗意的平淡。

 二是避合掌。

在对仗中还应当尽量避免同义词相对如“河”对“川”,“红”对“赤”,“兵”对“卒”,否则便是病对。如“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韦庄《思归》),其中,“外地”与“异乡”是同义词,“寂寞”与“凄凉”是近义词。此对实乃句义重复,为对仗一大忌讳,即“合掌”。合掌是指对仗的两句诗表达同一个意思。一首诗中,如果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那么上下句的意思就会重复,这就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所以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这种现象在唐代近体诗中会偶尔见到,宋代以后对合掌的限制更严,基本上不再出现。

 三是中二联尽量避免四平头。所谓四平头即中间四句皆以同一类字起头。

比如:“天黑,雨大,草绿,人稀”(全是名词+形容词),“寄身, 顾影, 破浪,踏春” (全是动词+名词),

“繁星,碎叶,腐草,微风”(全是形容词+名词),“一路,半天,十年,满园” (全是数词+量词),“京口,瓜洲,玉龙,阳朔”(全是地名),等等。若一首诗里有更多句或者八句都平头则更不好。

 四是摞眼:众所周知,律诗的中二联,即颔联、颈联都要用对仗,因此这两联的句式选择甚为关键,一旦选定句式,出句、对句就同一结构了。

律诗一般要求颔联、颈联的句式结构不一样,否则称为“摞眼”,是作诗大忌。再者,节奏、韵律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重要特征,律诗中二联的句式正好能够表现其节奏和韵律。

 五是避免不规则的重复字。

律诗和绝句因为字数少,应避免同一个字不规则地重复出现。有些字重复了反而显得意境好,这类重字我们鼓励用。

 六是,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结构完全相同,即上一联与下一联对仗方式完全一致,也是应当避免的,这种情况容易使全诗显得呆板。

 

5.标出下面绝句的平仄和在题目后面标清韵部。

七绝·凉州词(上平十灰)

      文/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通

 

6.填写对联:

a.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b.雨过林霏(青)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

c.(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d.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7.对句练习:

出句:小桃风撼香红碎,

对句:紫燕巢增水畔衔。

 

七绝*春景(下平十五咸) 

小桃风撼香红碎,紫燕巢增水畔衔。

乐见堂前展劲舞,儿童日日学呢喃。

 作业提交时间:2023年12月3日。

 mmexport9ff5cf4c2e06df0705f74515fdf8e1fe_1702347789240.gif

开学前练习作业提交格式 

龙风蓝一系第十二期学员开学前第五次练习作业

分院:12122

学员:徐一嘉     

学号:LF11-LY119-35

 ----------------

1.了解对联起源、特点、价值。写出对联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答: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特点:

a、 内容相关b、形式对称

c、语言简洁明快d、寓意深刻

 

2.熟记对偶的定义、判断要点、作用、分类、形式等,写出对偶定义和分类。总结:对偶和对仗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1)对偶定义:

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2)什么是对仗:

对仗以字、词为最小单位,然后组成句的对仗。对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也叫上句、下句,或叫出句、对句。

对仗的要求:

a.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词平仄要相反。

b.词性要相同。c.词义要相联。

3.熟记对句的特点和要求,分别写出:对句、对仗的概念,了解对句、对仗的基本要求

对句、对仗的注意事项。

答:什么是对句:

古人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叫对句。通常为两个分句,是诗词写作练习的初始方法。对句的形式:针对出句,做出对句。

 

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

4.写出绝句与律诗中对仗规则,了解对仗避忌。

答: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

对仗的避忌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避同字,二是避合掌。

5.标出下面绝句的平仄和在题目后面标清韵部。

 七绝·凉州词(上平十灰)

文/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通?  

 6.填写对联:

a.云影波光(笼)上下;松涛竹韵(满)中央。

b.雨过林霏(融)石气;秋将山翠(漾)诗心。

c.(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d.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7.对句练习:

出句:小桃风撼香红碎,

对句:细柳烟开碧玉裁。

      七绝·春景(上平十灰)

小桃风撼香红碎,细柳烟开碧玉裁。

锦叶枝柔欣蝶舞。春蹊晚照染霞腮。

  作业提交时间:2023.12.3

 mmexport9ff5cf4c2e06df0705f74515fdf8e1fe_1702347789240.gif


4龙风蓝一系第十二期学员开学前第五次练习作业

分院:   122  

学员: 王奎    

学号:LF11_LY116_58

 

1.了解对联起源、特点、价值。写出对联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答:对联的概念:

对联:1.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诗歌与散文的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它们在内容形式和音韵上相互对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2.对联特点:

a.内容相关,对联的两句诗文必须含意相关。上下联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呼应性,醒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主题。

b.形式对称

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平仄韵脚等方面要保持对称,一般来说,上联和下联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的结构也要相似,同时,对联还要讲究平仄的相对,韵脚的相协,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c.语言简洁明快

对联的语言要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表达上要求含蓄而不隐悔,主动而不艰涩。

d.寓意深刻

对联的背后往往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人们队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与思考,好的对联不仅要有形式上的美,更要有思想上的深度。

2.熟记对偶的定义、判断要点、作用、分类、形式等,写出对偶定义和分类。总结:对偶和对仗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1.对偶的定义: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2.对偶分类:

A.正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用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B反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C.串对偶:“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叫做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3.对偶和对仗有那些不同之处?

对偶: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语言的效果。

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对仗除了具备对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它还要求联句的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的是词性一致,平仄相同,且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时词语。

3.熟记对句的特点和要求,分别写出:对句、对仗的概念,了解对句、对仗的基本要求

对句、对仗的注意事项。

答:1.对句的概念

古人诗文中的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叫对句。通常为两个分句,是诗词写作的初始方法,对句的形式针对出句做出对句。

2.对句的要求:

a.对句写出句同位置的词平仄要相反。b.对句写出句同位置的上的字、词、词性要相同。

c.对句与出句的音部(节奏)要一致。

d.对句与出句的意境必须要有关联,是指上下句的意境要有联系,即按照出句的意境来考虑对句的意境和用词。

3.对句的注意事项:

a.不能隔景,隔景就是指对句与出句的意境没有关系。

b.不能隔意,上句写这一层意思,下句写另一层的意思,表达的意思不相干,叫隔意。

c.不能合掌,合掌就是指上下两句表达的是同一种意境,即两句一律了叫合掌。

4.什么叫对仗?

对仗以字、词为最小单位,然后组成的对仗,对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也叫上句下句或叫出句对句。

5.对仗的要求?

a.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词平仄要相反。

b.词性要相同,即上下句同位置的词,属性相同,类别要相同,结构要相同。

c.词意要相联,就是上句下句同位置上的同意思要相互有联系,或相近,或相反,但是不能相同。

4.写出绝句与律诗中对仗规则,了解对仗避忌。

答:1.绝句规则如下:

a.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b.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

c.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相一致。

2.律诗规则:

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的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

3.对仗的避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避同字,二是避合掌。

5.标出下面绝句的平仄和在题目后面标清韵部。

 七绝·凉州词(上平十灰)

文/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平平仄仄仄平平

欲饮琵琶马上催。仄仄平平仄仄平

醉卧沙场君莫笑,仄仄平平平仄仄

古来征战几人回?仄平平仄仄平平

6.填写对联:

a.云影波光(飘)上下;松涛竹韵(起)中央。

b.雨过林霏(生)石气;秋将山翠(润)诗心。

c.(巨)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d.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7.对句练习:

出句:小桃风撼香红碎,仄平平仄平平仄,

对句:乱絮云飞月白悬。      仄仄平平仄仄平


光阴(七阳下平)

小桃风憾香红碎,乱絮云飞月白悬。

两鬓如霜尘满面。光阴荏苒亦悠然

作业提交时间:2023年12月5日06:08。


mmexport9ff5cf4c2e06df0705f74515fdf8e1fe_1702347789240.gif

5.龙风蓝一系第十二期学员开学前第五次练习作业

分院:12122

学员:王新爱

学号:LF11-LY119-38

-----------------

1.了解对联起源、特点、价值。写出对联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答: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特点:a、 内容相关b、形式对称

c、语言简洁明快d、寓意深刻

2.熟记对偶的定义、判断要点、作用、分类、形式等,写出对偶定义和分类。总结:对偶和对仗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1)对偶定义:

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2)什么是对仗:

对仗以字、词为最小单位,然后组成句的对仗。对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也叫上句、下句,或叫出句、对句。

对仗的要求:

a.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词平仄要相反。

b.词性要相同。c.词义要相联。

3.熟记对句的特点和要求,分别写出:对句、对仗的概念,了解对句、对仗的基本要求

对句、对仗的注意事项。

答:什么是对句:

古人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叫对句。通常为两个分句,是诗词写作练习的初始方法。对句的形式:针对出句,做出对句。

 

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

 

4.写出绝句与律诗中对仗规则,了解对仗避忌。

答: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

对仗的避忌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避同字,二是避合掌。

 

5.标出下面绝句的平仄和在题目后面标清韵部。

 

七绝·凉州词(上平十灰)

文/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平平仄仄仄平平

欲饮瑟琶马上催仄仄平平仄仄平

醉卧沙场君莫笑仄仄平平平仄仄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仄平平仄仄平平

 

6.填写对联:

a.云影波光(氲)上下;松涛竹韵(映)中央。

b.雨过林霏(透)石气;秋将山翠(韵)诗心。

c.(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d.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7.对句练习:

出句:小桃风撼香红碎,

对句:大雪纷飞万树坚

      七绝·大雪(下平一先)

小桃风撼香红碎,大雪纷飞万树坚。

塞北天寒冰媚舞,残花野陌覆银毡。

作业提交时间: 2023.12.8

3A1CF543-13C7-4544-9108-A5BBC3B468BD.jpeg60B77004-402F-4DDB-B4B8-C4AB22D1F39F.jpegB09AD52D-1482-4316-B609-B40E1098FADF.gif

本期编辑:史鸿雁

顾问:郭宇辉

审核:慕朝辉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3227
点赞 3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