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宅男、屌丝男、还是貌若潘安的美男子
不管你是御姐、腐女、萝莉女、还是傲娇的女王
自己只能刷微信微博看靓照?对这些统统说no!
只要你有勇气晒出自己的照片并邀请好友来投票,就有机会赢得现金大奖!
我有我风采,为什么不秀出来!
晒出手机自拍照,
用自己的气场HOLD住微信圈,
让个人的魅力无限扩散!
155节
156节
157节
158节
音频合成阳光
刘西元院长的长篇小说
《两棵橄榄树第155节》
连载155
八角井是江原县饶北客区十景之一,元至正年间,潮汕刘姓开祖开七公后裔谷祥公初由新安寨迁来大门口结庐耕作时,此井仅一泉窟。妻八娘詹氏,每天洗衣见石螺绕石,时时绕到詹氏八娘脚上来,螺吐衣绕缠得甚紧。八娘越甩越吸紧,八娘心思有异,密祷道:小螺儿有何奇缘,是吉兆吗?即咬去其尾默祝之:小螺儿,请告知,此地若可让我刘家建基创业,你当仍会活着,明天再绕脚来。
第二天果然石螺又绕脚而来,八娘嘴里笑咪咪地说:小螺儿好似神仙赐我家大福。尔后缺尾螺仍繁殖于石井中,至今成为一奇观。谷祥公夫妻和睦,就地安家创业,勤耕力作,而成为石井的开基始祖。至明万历三十九年,三世祖显寿公遂在此建八角形大井,外署“沧浪之水”, 并竖有两只石狮。井栏内用八块石板砌成,每块石上刻有浮雕,分别呈现:出水莲花,狮象把水口,双凤朝牡丹,咬脐郎打兔,鲤鱼跳龙门,金龟食栗,松竹麋兰,状元游街等八幅图景。人物花卉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井中不但有鱼虾和缺尾螺,还时常出现白色胡子鲶(土塘虱)。
清初,郭令伊于蕃出巡深峻(今上善百峻),路经大门口,恰遇肚痛,随从人员取井水饮之立愈。郭令伊观其碑曰,此岂止“沧浪之水”。遂更“一鉴清泉”四字。右署(嘉庆十三年孟夏立)。据检验,此井是矿泉出处,水质清纯。
县志水利编云,此井水可灌田三百余亩。每年元宵节前后,凡有新娘过其井者,必持石投于井中,以为可期有孕也,时人习以为常,一奇趣也, 时有女人常来井边洗脸, 久洗者可使皮肤白嫩。八块石碑文革时期被偷,至今仍未找回。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一日经江原县人民政府批准,八角井成为第三批江原县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并竖有碑文纪念。
2000年4月5日,有刘姓子孙乐善居士作《咏石井八角井》一诗曰:“一鉴清泉石上流, 三百亩地保丰收。泉水疗疾世罕见,无尾石螺更少有?新娘投石祈赐子, 旧碑描画记春秋. 传统文化子孙承,万民乐业又安居”。
又有一诗《叹八角井》曰:“清泉面世六百秋,昔时美景何处求。村姑粉脸书童语, 八角井边尽可收。投石击水祈得子, 饮泉祛疾望延寿。宗祠石雕今何在? 唯见冷泉日夜流。”
刘三妹坚持天天来此八角井洗脸,几年后竟洗出一个出水芙蓉似的美人来。
这里的客区,一到春节传统上都有舞狮的习惯,一般大的村庄都有出舞狮队,显示自己的实力,让青年人学点功夫,以便保村卫家,也可防身健身。
这客区舞狮和别处不同。舞狮后还要展示一番拳脚和刀、枪、剑、戟、棍、棒、耙头、十八般武艺,单打,对打和群打都有,煞是好看,当然舞狮中少不了弥佛逗狮王,这弥佛客人又叫弥齐,其形状憨态可爱,专逗人笑,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舞狮结束后要参拜村里的大户,被参拜的大户要放鞭炮迎接,送上红包。
却说晋英楼狮队的拳师傅正是刘三妹的父亲刘朝龙,刘朝龙对刘三妹疼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八岁就带着她跟着狮队走村串户,这刘三妹粘着父亲教她功夫,刘朝龙却说: “你一个女孩,学什么功夫?不要瞎闹。”
这刘三妹岂是安份之人,竟偷偷地学起来,她是聪明伶俐之人,没两年竟也无师自通,懂得一些门路来。
第三年,舞狮队正要展示双棍对打,她却把辨子一扎,腰带一束,抢了两条短棍先下场了,噼噼啪啪地和人对打起来,惊得大家出了一身冷汗,在外乡卖弄拳脚, 刘朝龙又不敢叫停,以免惹人笑话。岂知打了一阵下来,刘三妹竟也能步步到位,看不出一点破绽,打斗完毕,手拿双棍,对着众人礼貌地一躬,蹦蹦跳跳退下去,全场竟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此后刘朝龙只好安排一个角色给她,还用心教了她一些功夫。
待续
刘西元院长的长篇小说
《两棵橄榄树第156节》
连载156
一九六七年,刘三妹已十六岁,为了让两个男孩读书,刘朝龙只让她读六年书就辍学在家帮忙,反正女孩子长大是别人的,能认几个字就行了。这时的刘三妹已长得像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粉白的脸蛋像初绽的桃花一样迷人。
文化大革命已开始了一年多,春节期间,各大队都纷纷建立宣传队,宣传毛泽东思想,大队书记见刘三妹乖巧聪明,能文能武,把她安排入大队宣传队。
刘三妹甚有表演天赋,歌也唱得好,她把《红灯记》的铁梅,《白毛女》喜儿,《智取威虎山》的常宝演得维妙维俏,深得大家的赞许, 连续两年下来刘三妹渐露了头角,成了女台柱。
俗话说: 打帮人开山, 不打帮人做官。一到农历八、九月, 占有山地的村庄, 都会开山三日,放开让大家砍柴割柴, 但砍柴也有规矩, 只准砍杂木, 割茅草 那些成材的树木, 如松树, 杉树等是不准砍的。一九六七年的长坝开山日,刘三妹,全家出动,两个哥哥也向学校请假来参加割柴,因她家在长坝有个老表亲,沾了这个光。那几天,长坝山人山人海,到处是喧嚣声,砍柴声混成一片。
到了第三天,看看到了半晌,刘三妹正要坐下休息,喝口水,突然南面山岗飘来一阵悠扬的山歌:“日头一出坳里黄,阿哥阿妹砍柴忙,有请阿妹歇歇手,斗支山歌宽心膛。”
这边刘三妹正觉得无聊,听见有人挑起斗山歌,嗓子早痒得难耐,就放开喉咙,如莺百啭地唱了起来:“山歌唔唱心唔开,老路唔行上青苔。青苔滑滑跌百拜,无好阿哥邀俺来。”
谁知刘三妹歌一唱完,对面山岗立即就飘来歌声:“自从唔识唱山歌,唱起山歌忘记多。从来唔识见妹面,见妹一面乐呵呵。”
刘三妹一乐,唱道:“远远听到哥个声,捋起裤脚就前行。行到岗岽无魂影,心肝气坏面转青。”
南面山岗随即唱起了雄浑的歌声:“石头滩上种头兰,种兰容易养兰难,同妹见面唔容易,同妹共眠难上难。”
刘三妹接着唱道:“白杨开花白花花,大风吹落满地下。阿哥有话当面讲,勿学杨梅暗开花。”
突然北面山岗也传来一个男人的歌声:“背头吊子啼咕咕,别人老婆无华图。落得三日风猜雨(指大风雨),不如回家种番薯。”
刘三妹随口唱出:“杨梅好食李子酸,阿哥无妹无相干。唔是仙丹好搏命,唔是白米好过餐。”
这下南边山岗很快飘来歌声:“担担水桶过井栏,看到井边一盆兰,管靓兰花吾唔采,单采阿妹真牡丹。”
刘三妹越听越觉不是头,歌锋一转,唱起采茶山歌试探对方:“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到茶园。采茶采到十二月,衣衫破烂身无钱。”
歌一收口,南面山岗立刻应声而起:“二月采茶采花芽,哥妹双双去采茶,阿哥采多妹采少,不论多少转回家。”
刘三妹正想接腔,北边山岗却抢先唱起:“三月采茶茶叶黄,采茶妹子耕田郎。耕得田来茶又老,采得茶来秧又长。”
刘三妹见两人都能唱采茶歌,兴致大发,有心逗乐,随口又飞出一歌:“四月采茶树头下,采茶树下换手帕。换来换去都一样,不如多采一担茶。”
南侧山岗山歌应声而起:“五月采茶茶叶黄,茶树头下乱忙忙。多少钱银谢土地,山神土地保健康。”
北面山岗不甘示弱,接下唱道:“六月采茶热难当,江河溪水热如汤。采担茶叶到圩卖,买件衣裳送姑娘。”
待续
刘西元院长的长篇小说
《两棵橄榄树第157节》
连载157
刘三妹放开嗓子又接腔唱道:“七月采茶又莳田,忙前忙后真唔闲。朝晨出门天唔亮,暗埔(晚上)转来月上天。”
刘三妹歌声一停,北面山上又接唱起来:“八月采茶月光光,阿妹月下绣鸳鸯。穿针引线有心事,月老做媒会情郎。”
北面山上一唱完,南面山上接着歌声又起:“九月采茶是重阳,片片秋茶分外香。男人采茶为生计,女人采茶备红妆。”
刘三妹不甘示弱,接腔唱道:“十月采茶已立冬,十担茶箩九担空。阿妹出来接阿哥,日头夜落月升东。”
刘三妹刚一唱完,突然母亲詹春豆已从山上下到跟前,对着女儿大声骂道:“鬼麻子(指小姑娘),今天是开山最后一天了,还不快砍柴,斗什么歌?以后没柴烧了,我就把你的手脚折了当柴烧,快,把这些捆好的柴先挑回家去。”
刘三妹只好噘着嘴,挑起一担柴先走了。她耳朵竖起, 又听见南面传来歌声: “十一月茶是雪片, 阿妹采茶把家转。夜盼阿哥倾心事, 日盼阿哥眼望穿。”
一会北面又飘来隐隐约约的歌声: “十二月茶老又老, 阿妹……”这时, 刘三妹已挑柴下山已到了大帝庵旁, 她觉得口有些干, 干脆放下柴来, 进庵来讨碗水喝。
这大帝庵(又称东福寺)也是江原县“客区十景”之一, “客区十景” 即:西岩仙踪,东岩褝音,黄屋朱城(柏嵩),围楼林立,八角清泉(石井),帝后同辉(石井),水口钟声(水西),九士同源(八角楼),全德朝霞(茂芝),杨康温泉。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公社化和文化革命时十景均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围楼被拆,神像被偷,庵庙被毁,一九八0年改革开放之后,一些景点才逐步被修复,然而原来村村有围楼现象一往不复返了,现存只有寥寥可数在风雨中飘摇的几十座围楼,较有名的只剩三饶的道韵搂, 成丰溁西的丰盛楼, 前洋镇泰华楼,八角楼和上饶永善村的南阳楼比较完整, 己分别列入全国、省、市县的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客家人的创造力和智慧。
话说这绿树掩映, 百花环绕的东福寺(当地称大帝庵)是清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年) 皇恩特授度谍比丘仁山僧化缘筹建的, 面积400平方米, 道光进士刘咉华曾撰东井八景之一《禅林斜照》诗云: “夕阳送影到禅林, 照彻和尚一片心。梅子熟时分梦觉, 木鸡成后定升沉。”
这是石井片刘姓的庵庙, 里面供奉的是上帝和天后娘娘, 民国时期曾造多次拆毁,文革破“四旧” 时受严重破坏, 1982年春善男信女出资重建, 寺宇焕然一新, 气势非凡, 大门有联云: 东山秀气钟人杰, 福寺清光毓地灵。现由一个五十多岁名叫刘文彬的老汉看管。庵庙不大, 据说求签很灵, 不时有善男信女来此朝拜祈福,香火四时不断, 听说,前年有一个在深圳开外贸公司姓罗的大埔老板来此祈财许愿, 承诺回去若能生意顺利发大财, 一定会回来还愿答谢, 重塑金身, 修庵建堂, 这两年果然生意一帆风顺, 赚了几千万元, 上月来还愿, 要出资二百万元善款修庵, 轰动了整个客区。
当下刘三妹进庵来, 见到刘文彬, 大声叫道: “文彬叔公, 有开水吗? 给碗水喝!口干死了。”刘文彬是隔村人, 常来她家作客。
“啊! 是三妹, 有水,有水快进来!”刘文彬热情地招呼, 很快地从水壶里倒上一碗开水, 放在桌上。
刘三妹试了一下, 觉得水太热, 顺手去水缸里舀了小半勺冷水, 把碗里的开水倒进勺里, 配成“阴阳汤”, 拿起勺子, 咕噜咕噜地一口气喝完, 咂咂嘴巴说: “太好了, 叔公, 谢谢了。”立刻往外走。
“不用谢了, 有空叫你爸来喝茶。”刘文彬说道。
待续
刘西元院长的长篇小说
《两棵橄榄树第158节》
连载158
走到大帝宫门口, 刘三妹默默地祈祷道: 望大帝将来给俺配一个好的老公, 并请告知刚才和我斗山歌的两个男人是谁, 有机会让我见见一面。”
后来才知道,在南面山岗和他斗歌的是长坝青年刘玉芝,他在福建永定汉剧团, 因回家探亲赶上开山, 只好出来帮忙了,在北面山岗和她斗歌的也是长坝人,名叫刘兴楷,刘兴楷当时还是大队的赤脚医生。
说起这个刘玉之也有一段来历。
一九六七年,是文化大革“大破大立”之年,实是大乱的一年,军队的“支左”使派性斗争愈演愈烈,双方都打着“文攻武卫”招牌大搞“红色恐怖”,甚至冲击军事机关,抢走枪支弹药,搞起武斗来。
因为到处武斗,却为红星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留下一个“戏爹”来,当地人说“戏爹”就是教戏的先生。就是这个“戏爹”决定了刘三妹一生的命运。
话说这“戏爹” 就是刘玉之,系红星大队长坝村人,年方二十八岁,身材瘦长,鼻高脸长,家有父母和两个弟弟,十八岁时就被选入成丰汉剧团,成丰汉剧团解散后, 刘玉芝又被福建永定汉剧团选中,成为剧団一个重要的角色,专演丑角,反角,就是客家人称为“白鼻”的角色。
全国到处乱哄哄的形势,使刘玉芝的父母刘永杰和詹妙玉胆战心惊,日夜难眠,担心当“白鼻”的儿子在外被人当成“牛鬼蛇神”遭批斗,甚至会被专政。在附近几个公社,被揪斗,被“专政”的大多是外地人,儿子当的是人见人恨,众人最讨厌的丑角,万一在外地受人欺负,怎么办?
刘永杰两口子商量后,给儿子玉芝发去一封电报: “母病危,速回。”
刘玉芝接电报后,心急如焚,日夜兼程,转了三次汽车,三天后回到家,一进门见母亲在煮猪菜,心中一块石头方才落下,问: “妈,你病好啦?”
詹妙玉看见儿子回来了,高兴地回答说: “啊,你回来了,我病就好了。”
父亲刘永杰回来了,刘玉芝方知受骗原委,埋怨说: “爸妈,你们要我回来也不能这样骗我呀!瞧,我衣服也没带几件,东西也没带,也没有向领导说清楚,下星期剧团还要去厦门演出呢。”
“演出个屁,你不要回永定了,辞了剧团,东西也不要了,难道在家里会饿死?”
“玉芝,现在全国到处那么乱,你一个人在永定,我和你爸天天担惊受怕,就听你爸的话,不要再回永定了,那些东西也值不了几个钱,不要它了吧。”詹妙玉劝儿子说。
“那怎么行?要辞掉工作,我也得把一些手尾工作安排好呀!”刘玉之不舍地说。
“工作都不要了,还有什么可安排?是不是在那找女人了?找了女人,她若愿意跟你,叫她过来就是。”刘刘永杰以不容解释的口气说。
“那倒没有,……。”刘玉之支吾地说。
他知道爸爸的犟脾气,他认定的事,你怎么说都无济于事,只好沉默不再说,待过几天才见机行事。
刘玉芝无所事事,忧心忡忡在家呆了半个月,如同软禁似的度日如年,诸亲戚都来相劝他,不要再去剧団了,只要有手有脚,到处有饭吃,刘玉芝知道,这些亲戚也是受父母的之托,来做说客的,他只好以礼相待。
最难搞是母亲,他一提起要回永定拿东西,她就哭着拿刀拿剪以死相胁: “你敢去永定,我就死给你看。”
刘玉芝是孝子,怕真的闹出事来,只好写信辞掉剧团工作。
待续
刘之大吉
袁桂英
为美编美文美诵点赞
梅芳竹青
感谢原创老师的佳作,感谢阳光总编审核编辑制作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感谢老师们大力支持!
天狗
謝謝陽光,謝謝梅芳竹青主播!
阳光收稿微信:18228181961
好作品!好声音!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