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赏析】《唐诗三百首》- 279(塞下曲)

碧海青天耕乐园
认证编辑 651 作品
2024-01-15 11:16:28


images/2/2024/01/pg9iQA55rx6R60qZfR4x68X634zM56.jpg



《唐诗三百首》赏析- 279

 

塞下曲

王昌龄〔唐代〕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

  饮马:给马喝水。平沙:广漠的沙原。黯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古县名。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赏析

  诗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达对战争的看法。

  起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战场。据载:开元二年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没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当然这里的“白骨”也包含那次“长城战”战死的将士。

  这里没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了。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的,因而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其手法极其高妙。

  该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备注:原稿来自于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赏析。为了手机阅读方便,在不影响准确理解原作品和完整精要对原作进行品赏的基础上,我对原文稿做了大幅度的压缩;此外,对原作字、词、句理解上不一致时,本人在压缩、整理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个人认为,这样整理后的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理解准确、赏析兼备,更主要的是能手机展开,阅读方便。可以说虽算不上精品,但网上不会搜索到第二。希望能给热爱诗词文化的初学者提供点帮助,这便是我不辞辛苦,坚持整理的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images/2/2024/01/FF129jUFKIiBBDwRD9R291m6J0RJBw.png



images/2/2024/01/r22MfYNDNjF1hOdhZN4NSYMfjYoFmb.jpg

作者简介

       网名碧海青天,实名王彦儒,文学爱好者,中华诗人协会、山西作家协会、山西诗词学会会员,香港诗词学会理事。喜爱文学、喜欢书画和各种纯美的艺术。惜沉浮宦海而无所建树,叹烟雨红尘而无所适从。借“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自勉。

images/2/2024/01/SJ7NB1s2Z2Ba1pc8z76AbFN1onA7hH.jpg



images/2/2024/01/bvZ8G4a8p90yp428zLraLuv4d0zAa3.jpg


images/2/2024/01/J78aUehPpfhbZ7SRsqLbLass7HhSdf.png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1.3万+
点赞 33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