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赏析】《宋词三百首》- 288(贺新郎·西湖)

碧海青天耕乐园
认证编辑 651 作品
2024-01-28 10:44:27


images/2/2024/01/e1N4isNs8lLNNaLI4a6s4a00Nn1n33.png



《宋词三百首》赏析- 288

 

贺新郎·西湖

文及翁〔宋代〕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注释

  一勺:形容西湖湖小水浅。洛阳花石:宋徽宗爱石,曾从浙中采集珍奇观赏石,号花石纲。新亭:又名劳劳亭,位于南京。簇乐:多乐器一起演奏。中流击楫:指逖统兵北伐渡江事。千古恨:指靖康之耻。磻溪:指姜太公在磻溪垂钓,遇周文王而拜相的故事。傅岩:相传傅说原是傅岩地方一个筑墙奴隶,后成了商王武丁重用的大臣。林处士:林逋,喻清高之士。

 

  译文

  眼前这弯西湖,似乎只有一勺那么大。而自渡江以来,这里就成了君臣上下的偏安之地,于此整日歌舞沉醉,已然百年。回头眺望古都,那洛阳的花石已化为灰烬,京都汴梁的宫殿已成淹没在渺渺烟雾中的黍离之地。南渡后,已没人再去记挂故地,时间久了,连那些空发感叹的人也没了。西湖上一片笙管笛箫之声,那精美的船只上仕女间坐,笑声不断。而那像祖逖一样誓将中流击楫、收复中原的人又在何处?故土沉沦,帝王被掳,千古恨事,何时雪洗?

  我像范滂,生平怀着收复失地、再振国威的雄心壮志。然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如同那未遇文王的姜尚,未被高宗举用的傅说。现在国事要依靠什么来支撑呢?这长江不过是只有一衣带宽而已,那些君王臣子却都说有此天险大可以安然无忧。那些士大夫们依然不问国事,我原本想要和他们议论时局、商讨国事,他们却学林逋隐居观梅,忘怀国事,寄情于山水,并以此标榜。如此情状,天下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创作背景

  据载:时词人登科后与同年进士共览西湖。游船上有人问他“西蜀有此景否”,促使他浮想连篇,忧国忧民之悲愤感情一触即发,写下此词。

 

  赏析

  此词以文为词,讥嘲时政,抒发隐忧情感。词的风格酣畅恣肆,彰显了议论风生、壮怀激烈的豪放特色。在表现手法上,为了振聋发聩,多用正论警俗的写法。

  上片劈头三句,即作当头棒喝,揭露了宋室南渡后统治阶级在西子湖上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西湖面积并不小,作者为什么说只是“一勺”呢?南宋统治者耽乐于狭小的河山范围之内,全然将恢复中原、统一全国的大业置之度外,作者有愤于此,故云“一勺”,其所寓讥讽愤激之意尽现。“回首”两句,由眼前所见遥想早已沦亡的中原故土。“洛阳”,借指北宋故都汴京,亦泛指中原。当年宋徽宗曾派人到南方大肆搜括民间花石,在汴京造艮岳,这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北宋已矣,花石尽矣,如今只剩下了渺渺荒烟,离离禾黍。历史的教训如此惨痛,然如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连在新亭哀叹河山变色而一洒忧国之泪的人也找不到了。“更不复、新亭堕泪”,语极沉郁。东晋士人南渡后,周候等人尚因西晋灭亡,山河破碎而流泪,可现在就连这样的人也没有。他们只知一味“簇乐红妆摇画舫”,携带着艳妆的歌妓,荡漾着华丽的游船,纵情声色于水光山色之中,还有谁人能像晋代的祖逖一样,击楫中流,誓图恢复呢?“千古恨,几时洗?”故意用诘问语气出之,其实则是断言当权者如此耽于佚乐,堪称千古恨事的靖康国耻便永无洗雪之日了。悲愤之情,跃然纸上,几于目眦尽裂。

  下片三句转写自己和其他人才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既与上片歌舞酣醉,不管兴亡的官僚士大夫作对比,又与“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句相呼应。“余生”句用范滂事,在此自比范滂。“更有谁”两句用姜子牙、傅说事典。姜、傅两人在这代表“未遇”“未起”的人才。三句意为:当今人才不缺,问题在于统治者没发现、没起用而已。国势危殆,人才不用,统治阶层凭借什么来抵御强大的元蒙军队呢?“国事”两句自问自答:只是倚仗“衣带一江”罢了。朝廷不靠人才,徒借长江天险,甚至还可笑地说是“江神堪恃”!这里再次对当权者进行了无情的冷嘲热讽。朝廷重臣颟顸昏聩,像北宋初期“梅妻鹤子”隐居孤山的林逋那样自命清高的士大夫们又如何呢?“但掉头、笑指梅花蕊!”问他们救亡之事,他们却顾左右而笑道:“你看,梅花已经含苞待放了!”作者对这些人深表不满,与有澄清天下之志,有姜、傅之才的爱国志士又形成一个对比。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揭露、对比,最后逼出“天下事,可知矣”六字收束全篇,在极端悲愤之中,又发出了无可奈何的浩叹,读之令人扼腕、发指。

  全词表达了对国事深刻的危机感,揭示了南宋小朝廷岌岌可危的现状,批判、讽刺了酣歌醉舞的南宋执政者和逃避现实的士大夫。这些揭露和鞭笞,是通过近乎议论散文的笔法,一系列的设问、发问,以及纵、横两个方面的反复对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表现出来的。南宋小朝廷的最终覆亡,其主要原因盖在于此。可见词人在政治上还是很有预见的。


  作者简介

  文及翁,生卒年不详,今四川绵阳人,徙居今浙江湖州。进士,官累迁。元兵将至,弃官遁去。入元,累征不起。有文集二十卷,不传。


  (备注:原稿来自于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赏析。为了手机阅读方便,在不影响准确理解原作品和完整精要对原作进行品赏的基础上,我对原文稿做了大幅度的压缩;此外,对原作字、词、句理解上不一致时,本人在压缩、整理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个人认为,这样整理后的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理解准确、赏析兼备,更主要的是能手机展开,阅读方便。可以说虽算不上精品,但网上不会搜索到第二。希望能给热爱诗词文化的初学者提供点帮助,这便是我不辞辛苦,坚持整理的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images/2/2024/01/A2WQdZ3kmM9K3CgCdM8MmQhyJqQ3Kd.jpg

作者简介

       网名碧海青天,实名王彦儒,文学爱好者,中华诗人协会、山西作家协会、山西诗词学会会员,香港诗词学会理事。喜爱文学、喜欢书画和各种纯美的艺术。惜沉浮宦海而无所建树,叹烟雨红尘而无所适从。借“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自勉。

images/2/2024/01/OFP928nsn9936fCpKZNVXHNpKXsXp4.jpg



images/2/2024/01/DNsgGrgzERR0ccSc0Cxy9kCRze9EFX.jpg


images/2/2024/01/b11mk44MO7m01LFk7r7Z0v400g1e4k.png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1.3万+
点赞 32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