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名篇金榜头条】对音乐制作人的期许<文/超然> 精华

一枝红莲文学社
认证总编 15681 作品
2023-02-20 16:06:10

images/2/2023/02/WDZDtK3Gjkvmj5JXY5wXqxlWYggPJi.jpeg

对音乐制作人的期许(散文)

作者\超然


        我曾在两三个文学群里,认识了几位音乐制作人,跟其中两人合伙先后制作过两首歌,一首是《东方有一条龙》,另一首是《这就是咱俩的爱恋》。


       制作前在交谈中发现,有的人以歌词长短论好坏一一认为长的好,而短的不好;有的人提供一定的“模式”,让我按“模式”写歌词;有的人在制作费用上斤斤计较,要两三千元的或四五千元的,还有万元以上甚至更多的,并一再强调说“给的费用越多制作的就越好”……


        事情过后,作为词作者,我想给他们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歌词不应有长短之限。因为不一定长的歌词就好,而短的就不好。譬如聂耳的巜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仅仅只有一段,在革命战争年代制作成歌曲以后,唱响了神州大地的每一个战场,鼓舞中国将士奋勇杀敌,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竟然被党和人民选定为“国歌”。再譬如姚筱舟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也不过两小段共八句词,结果在建国初期被制作成歌曲以后也唱响了全中国,表达了亿万翻身得解放的农奴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热爱和感恩。


        歌词也不应有固定模式。有的音乐人看了我写的歌词以后,给我提供了一种近多年以来普遍认同和看好的摸式(两大段分四小段),即“主歌A1.副歌B1+主歌A2.副歌B2”。在他(她)看来,只有符合这个摸式的歌词才能谱曲演唱,否则,就理所当然地被排除在外。我记得在庆祝百年大党时,音乐人集体创作的歌曲《领航》,唱响了全中国,令国人拍手叫好,但它并非按“主歌+副歌”的摸式创作的,其歌词也不过是模式相同的两小段。


        制作不应以盈利为目的。凡是斤斤计较制作费用、以盈利为目的的音乐制作人,其实都是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试想想,如果你能看重歌词(歌词质量高),把它经过认真谱曲和演唱,那么你就能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有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早已出名的音乐人(即词作家或曲作家或歌唱家),应该有新作为新贡献。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音乐人,尤其是早已出名的音乐人,千万不要固步自封、满足现状。因为我总觉得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音乐人创作了许多感天动地、令人耳熟能详的歌曲,而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创作的触动人心的歌曲其实并不多,在我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记的,无非就是董文华演唱的《春天的故事》、张也演唱的《走进新时代》、韩红演唱的《天路》、谭维维演唱的《天耀中华》、闫维文演唱的《强军之歌》、雷佳演唱的《乡愁》、廖昌永等人会唱的《领航》……而既能写歌词又能谱曲演唱的名星大腕则更少,如李玉刚自写自编自唱的《万疆》等。所以,我希望文艺界的音乐制作人,要不断地守正创新,在新时代新征程有新作为新贡献,为党和人民创作出更好更多的歌曲!


    我记得有一句名言说,“文无定法”。什么意思?顾名思义,所谓“文无定法”就是说,无论什么体裁的文章,譬如诗词歌赋,都没有固定的写法或者法则、规格与模式,关键要看它们所表达的主题或内涵,只要题旨好、内涵好或者表情达意恰如其分、恰到好处,那就是最好的。正因为如此,但愿我们的音乐制作人,千万不要以歌词长短论好坏或优劣,也不要以固定模式来束缚词作者的写作思维空间。不过,我不反对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获得很好的制作效果而适当地对歌词进行变通或修改。


   写于2023年元宵节images/2/2023/02/w21uwwl5mT0MIKUNOettK441tAL01W.jpgimages/2/2023/02/k82mUck8TU2xsuC1iU1mqMux6cV6J1.jpg


images/2/2023/02/TenQNtyO9Nx2PT52qz1lzY9cp9NulZ.gif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1.5万+
点赞 155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