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天池文学】竺元平《我的日记》连载047

金榜头条【天池文学】
认证总编 4023 作品
2022-12-12 17:56:34

      images/2/2022/12/z7EFQ7qQ703k7T7kg7FnqtzBn4fttK.jpg              我的日记(摘抄)

                 文/竺元平

                     047 

             2000年10月8日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格化司台村的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满载的牛马车,车上装的大部分都是粮食,少见的也有柴草秸秆,赶车人黑红的脸膛露出了自豪的笑脸。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每家每户的粮食都打得不少。除粮食外,油菜籽,土豆今年的价钱也不低,油菜籽1元/斤,土豆6毛/斤。这是一年中老家农民最开心的时刻,有了钱可以给儿子娶媳妇,或者还可以买几只羊,到了明年生活会更好。老家的气候恶劣,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每年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沙石土地,丘陵地带,打井没水,沟壑纵横,十年九旱,正是地理上说的内蒙古中部乌兰察布后山地区。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人们都是靠多种薄收来维持贫困的生活,自从几年前农村实施退耕还林、发展小城镇等移民政策,人们的生活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农户迁到了县城,由种庄稼变成了种菜,成了菜农;有的在老家发展畜牧业养了小尾寒羊;还有的利用农闲做点粮食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业务,周边的各村各户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新变化,村子里找不到对象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呈现出了一派少见的繁荣。

         2000年10月11日

        开学的这几天,工作没少干,公事私事灵活协调,都不能耽搁。从我调来格化司台学校的十几年里,秋天一到,老师们的生活格局都是如此状况,为了改善生活质量,还有的老师购置了四轮车,除了耕种自家的土地,寒暑假还可以承揽别人的耕种,拉货业务。

        勤劳淳朴的老家农民,更没有别的本事,就靠自己的双手在地里刨食来改善生活,年复一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家人。

        如今的格化司台村,在一系列惠民政策指引下,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强,干部有工资,农民有收成,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大环境步伐的加快,农民必将过上更加富有的生活。

        2000年10月13日

        秋收已接近尾声,庄户人家一个多月繁忙的劳作,这几天也放慢了节奏,总算是有了不小的收获,老师们在透支身体的这段时间里,更是手忙脚乱,白天单位正常上班,早晚在地里总能看到老师们的身影,特别是大清早,几乎每天五点就起了床,匆匆忙忙来到地里,干上几个小时,本来对农活就不太熟练,笨手笨脚在地里干上一阵子,再返回学校准备上课,像这样的做法延续了不知有多少年。

       单靠老师们挣的那点工资,维持一家的生活,又是供孩子念书,确实有点儿紧巴,现在孩子念书收费也高,书费、杂费、计算机费(一至四年级)、烤火费,还有勤工俭学费,合计每个学生每学期足有200多元,所以老师们再辛苦,再劳累,还得供孩子念书,维持一家人的家庭开销,万不能像城里条件好的老师们那样洒脱地享受着开心的浪漫生活。至于老家的农民连进一趟县城都是一种奢望,有许多老年人甚至没有离开过村子,将一生的经历都丢在了老家。


images/2/2022/12/NG1NI1oydli13k31d7DO338a8tbQgr.jpg


作者简介

        竺元平,男性,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60年代出生于北方农村,80年代初参加工作,喜欢读书、写作,并在多家网络媒体投稿,共刊发文章100多篇,约40多万字,被《海纳百川文苑》、《诗地佳苑》、《萧乡文学》等平台特聘为特约作家。


images/2/2022/12/aWgtzTxWHqxqKP1xfPcCKLCXp1jmTx.jpg

images/2/2022/12/JbBJTze83bHnH6z3b3ZN8eqt8L8bzB.jpg


images/2/2022/12/A9Qq029VFVKSw98swDH2053zp9dFSG.jpg


images/2/2022/12/H1uzssq6YSu614eQUQkSB6eA5eS1Uw.gifimages/2/2022/12/dkqT6c632Q5z28qqRWLyyETyWe28r6.gif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6574
点赞 4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