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名家评诗:罗积勇点评香港诗词学会论坛作业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
429 作品
2020-11-11 12:34:38

images/2/2020/11/X59EgERH1pE1Hr1De44JRugT8JsTSH.jpg


        罗积勇,湖南衡南人,1961年11月出生。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和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并担任《中华诗韵大辞典》执行主编,《珞珈诗苑》编委。主要研究领域是诗词格律和古典文体。已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合著3部,获省部级奖1项。本人一直在刊物上发表诗词楹联作品,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四海论诗】区总顾问。

 

images/2/2020/11/BqGg6hUTt99mUQT6U9U3IF3tfaHR6z.png

拜谒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作者:天外游神|石光明


故地沐朝阳,将军神采昂。

像高昭浩气,碑耸显荣光。

名似松江阔,志如长白刚。

英雄堪可慰,华夏变沧桑。

 

    【评】该诗紧扣主题,抒发了作者在拜谒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时产生的敬仰之情。杨靖宇(1905--1940),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2014年9月1日,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首联描写了杨靖宇将军殉国的地方阳光普照,英雄塑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光辉景象,读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阳光下的杨靖宇将军神采高昂,也写出了作者对英雄的崇敬之情。颔联是工对。“高”和“耸”不仅是杨靖宇将军石像的特点,也是他坚毅的性格和不屈的民族气节的真实写照。读来韵律节奏清晰,有一种抑扬顿挫之感。颈联也是工对,且用两个比喻句,形象地点明了杨靖宇将军名声之广像松花江一样广阔无垠,志向像刚硬的长白山一样坚定不移。尾联从对英雄的赞美中回到现实世界。面对祖国的巨大变化,作者想到如果将军地下有知,也会安心并十分欣慰。全诗感情充沛,把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全诗最后一句中的“沧桑”本就是“变”,且不能明确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可再斟酌略作修改。

 

images/2/2020/11/OTd9nVQNs8Vrr9ZXrqvrttOUl7or9o.png

拜谒八女投江殉难地

作者:天外游神|石光明


西征路上志高昂,何惧艰难转战忙。

掩护同仁惊寇胆,拼将热血染霞光。

松江激荡忠贞谱,长白巍峨浩气扬。

烈女精神昭日月,乌斯浑畔永标芳。

 

    【评】该诗紧扣主题,围绕“八女投江”的故事来写,抒发了作者对八位女英雄的敬仰之情。“八女投江”故事简介: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她们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一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并高唱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首联直接切题,点明投江的背景是长征路上,“志高昂”和“何惧艰难”则写出了八位女战士面对长征的艰险,表现出的是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颔联为宽对,虽为宽对,但读来铿锵有力,感染力强。该联具体写出了八位女英雄牺牲的原因,且融情于景,把天边的霞光想象成是英雄红色的鲜血染成的,给人一种凄凉悲壮之感。颈联也是宽对,情景交融:汹涌澎湃的松花江见证了她们为党为国的忠贞,而她们不怕牺牲的巍然浩气也如同长白山的壮美一样永存世间。读来大气磅礴,令人感慨万千。尾联写出了她们的精神可与日月同辉,芳名永垂青史的历史意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女英雄们的景仰之情。该诗感情丰沛,融情于景。但尾联中的“烈女”一般指因自己性格刚烈,为维护自己的贞洁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旧时代女子,用在此处似有点不妥。另外,颈联和尾联意义重复,也可以略作修改,应尽量扩大诗歌的信息量,使诗意更加丰满。

 

images/2/2020/11/zXCcM86t8G89cx9fpmfZl9L9M89RLp.png

游韶山冲有感

作者:草君新韵


历数湘妃泪竹痕,芙蓉依旧笑王孙。

洞庭湖水无穷碧,醉拥中华第一村。

 

    【评】该诗是作者游韶山冲有感而发。韶山冲是湖南韶山市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因毛泽东故居坐落于此,故来这儿旅游的人很多。该诗首句运用历史典故,新颖别致。湘妃,相传为帝尧之二女,帝舜之二妃,名曰娥皇、女英。舜帝晚年时巡察南方,在苍梧突然病故,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记载说,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其情形很像孟姜女和韩娥,而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世人称之为“斑竹”又名“湘妃竹”。毛主席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的诗句,可见参观韶山村而注目于此,是有来由的。该诗后两句用移情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洞庭湖水令人心醉的感觉迁移到对韶山冲的感情上,这是全诗的一大亮点。末句中的“中华第一村”是借代,特指韶山冲,而“拥”字是全诗的“诗眼”,既表达了作者对毛主席故居的热爱,也写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声。但该诗所描写的景物不能充分切合题意,如“芙蓉依旧笑王孙”使人想到“王孙归不归”等劝人归隐的古诗,读来让人费解。如若换个角度切入,将写景与题意结合起来就会好些。

 

images/2/2020/11/AuM3VszCku6k6cH28CB6BhM3msCVRr.png

读小平登黄山有感

作者:草君新韵


丹墀不步步松声,漫卷烟云百谷荣。

指下三山敲汉磬,眸中五水入秦筝。

天将大任来除困,史寄高龄去正名。

始信穷途时运尽,今登黄岳赋纵横。

 

    【评】该诗实质上是一篇读后感。作者读的是《小平登黄山》,并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邓小平登黄山这个历史史实。1979年邓小平登黄山,发表了“黄山谈话”,开启了我党历史上旅游理论的先河,也是我国旅游业的立业之本、发展之纲。首联中的“丹墀”是指古时宫殿前的石阶。这里大概指代中南海的石阶吧,如果是这样就似乎是以君王比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有些不妥。但这个事情倒也还是应该歌颂的,小平同志喜欢与民同乐,不老呆在中南海而来黄山纵览祖国山河,思考国家大事,这是很好的事。“漫卷烟云”写出了黄山山势之高峻,“百谷荣”是说黄山因小平同志的到来而感到荣幸。颔联属工对,写出了一代热爱祖国万里山河和悠久历史的伟大情怀。颈联是实写,“天降大任”出自于《孟子》。全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知道,邓小平曾有过别人不曾有过的“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可谓受尽磨难,这也印证了孟子“天降大任”的论断是对的。“史寄高龄去正名”是指邓小平同志为过去受迫害的老同志昭雪平反。尾联末句“今登黄岳赋纵横”点明全诗主旨,既写出了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的风采,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伟人的崇敬景仰之情。此诗尾联的“始信”有歧义,作者似乎想表达“刚开始认为”的意思,但通常理解为“某件事情发生了之后才信”,这样意思就相反了,此处也须再斟酌修改,“始”或可改为“不”。

 

images/2/2020/11/Q6rz3H1TwYHwNn6HlHhZZN3dVZ57a1.png

金缕曲•题织金救灾军人

作者:一袖轻烟


        一夜东城破。看洪流,封山断路,没田淹垛。恣意滔滔弥荒野,断了满城烟火。将人世,一番颠簸。多少繁华成寂寞,毁曾经,十里丰收果。问野马,谁能锁。    向前向右还向左。绿衣裳,齐胸水湿,齐腰泥裹。不计街头深和浅,险处时时有我。家门口,一天三过。未问猪牛随水逝,更不知,老父何方卧?为民众,送莲座。

 

    【评】该词符合词牌“金缕曲”的韵律节奏。上阕主要描写洪水掠过之后城市的惨状。第一句“一夜东城破”总体来写,后面分述了洪水来时“封山断路”、“没田淹垛”、“断了满城烟火”、“繁华成寂寞”的惨状。一句“毁曾经”,道出了人们多少的无奈和辛酸!上阕最后用“野马”比喻洪流,形象生动。而这滔天恣意的洪水又让作者发出了“谁能锁”的感慨,仿佛闭上眼睛人们就能想到作者所描绘的洪水滔天、民不聊生的画面。下阕写军人救灾的画面。第一句总写军人救灾时的忙碌。后面分别描述了军人为开展救灾活动历经的种种困苦和付出的种种行动。“齐胸水湿”、“齐腰泥裹”写出了军人救灾条件的恶劣;“不计深浅”、“时时有我”、“更不知,老父何方卧”写出了救灾军人时时刻刻把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品质;“家门口,一天三过”更是用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强化救灾军人道德品质高尚的事实。最后一句中的“莲座”指的是佛家的慈爱之心,因此,与其说他们为受灾人员送物品,不如说为受灾群众送暖意、送爱心。该词上下两阕均为“总—分—总”式结构,即先总说具体情况,然后再细致描述,最后再以“神来之笔”点题,使该词在内容生动形象的同时结构也很有层次感。但上阕的“十里”改为“百里”或许更能表现出洪水对人民生存空间的破坏之大,也可使该词更具凝重感,更加切合主题。

 

images/2/2020/11/WCYTVctcFjeC6tV0YJ3CX3HfecSAuC.png

采桑子•英雄胡建江

作者:一袖轻烟


        尖刀不阻追凶路,血铸军魂,气撼乾坤,长立黎民守护神。    鬼门关外真无愧,情付深恩,爱付青春,最美还推禁毒人。

 

    【评】该词符合词牌“采桑子”的韵律节奏。上阕主要写禁毒英雄胡建江的感人事迹。“尖刀不阻追凶路”写明了胡建江所从事的禁毒工作是十分危险的,是要与贩毒团伙真刀真枪地斗智斗勇的;“血铸军魂,气撼乾坤”写出了胡建江大公无私、勇于牺牲的精神给军队、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黎民守护神”既表达了作者对胡建江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胡建江的禁毒工作对社会治安的重大意义。   该词下阕从英雄本人的角度来写。“无愧”二字充分写出了英雄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时刻准备为民牺牲的精神。“情付深恩”中的“深恩”含义是广泛的,或许包含英雄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或许包含对部队培养自己的感谢;或许也有英雄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强烈的爱。但不管是哪一种或哪几种,正是他心中所铭记的恩情促使他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把祖国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有了为了抓住毒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的顽强信念。“爱付青春”从侧面写出了英雄胡建江年纪尚轻,但他的青春,充满的是无疆的“大爱”,他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爱得如此真切,又如此真实。该词最后一句“最美还推禁毒人”为点睛之笔,是啊!正是有了这些“美人”的存在,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稳的环境之中。全词感情凝重饱满,读来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但下阕中的“鬼门关外真无愧”有点费解。作者本意是要表达“虽然因为禁毒工作在鬼门关外走了一遭,但他觉得不后悔”的意思,我们或许可以改为“誓言铭记真无愧”,这样不仅可以准确表达作者所要传达的意思,也能使语言更富美感。

 

images/2/2020/11/wYNWtTfv0OtEqH14TT3eNv0nnD4v63.png

蝶恋花•宋庆龄(依黄兴韵)

作者:萧揄


        伊本佳人来复去,东渡扶桑,炼就山河句。风雨如磐留客住,永丰舰作飘离赋。    人到暮年情自许,重节身前,又寄铮铮语。莫问谁怜残夜苦,衷情但把声名铸。

 

      【评】该词符合黄兴所使用的词牌“蝶恋花”的韵律节奏。全词主要描写宋庆龄坎坷而伟大的一生。上半阕写宋庆龄的前半生。“佳人”写出了年轻宋庆龄的美貌贤淑;“东渡扶桑,炼就山河句”是指1913年宋庆龄东渡日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风雨如磐留客住”写出了面对当时血雨腥风的社会环境,宋庆龄坚持革命信仰,毫无畏惧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词中提到的“永丰舰”曾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参加了护国讨袁运动,首创义举,随后它又经历过“护法运动”、“东征平叛”、“孙中山蒙难”、“中山舰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与宋庆龄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上半阕间接插入的诸多历史事件,使得该词极具历史厚重感。下半阕写宋庆龄的后半生。“情自许”、“重节”写出了自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对其感情依然未变,表现了一个女子对丈夫深切的爱;“铮铮语”写出了她在丈夫孙中山去世后依然继承他的遗志,身体力行地为国家社会作贡献。如果说上半阕刻画的是一代“国母”宋庆龄的伟人形象,下半阕则写出了她作为一名平凡女性的心声。两者结合,读来感人至深,令人敬仰,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宋庆龄。虽如此,但作者的眼光可以更宽广一点,或许下阕可以从宋庆龄为国家、人民所作出的具体贡献入手,来更加立体地刻画这一伟人形象,也可以使全词更富历史厚重感。

 

images/2/2020/11/X0QAD01qG1AdABdDH10AzQGyv20aGD.png

荔湖之夏(步韵和厉有为先生)

作者:岩石劲松


彩蝶湖边住,常怀五柳情。

莺啼红走调,风动浪和鸣。

煮字云光断,摇舟水气生。

花零烟雨外,鸥起一方晴。

 

    【评】广州增江边的荔湖湿地,风景点很多,选些什么夏日景色来写,应取决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情趣,此诗第二句“常怀五柳情”透露出作者追慕陶渊明,向往隐逸情趣,颈联和尾联所选“水气”、“花零”、“鸥起”大致与此相关。但“煮字”与“云光断”间语义联系不清晰,“煮字”指书生玩味文字,如果这句是说长时间构思诗词不觉得太阳下山了,则建议改为“煮字霞光没”或“煮字霞光隐”。


images/2/2020/11/bvlVh908zD0LK042dnZVz22590v78l.png

五一劳动节感赋

作者:岩石劲松


降世号啕动地天,幼披风雨种贫田。

荷锄月出秧针小,逐犬云垂草露圆。

一别柴门成战士,屡因春酒负霞笺。

而今不顾花光瘦,犹有心情夜叩弦。

 

    【评】面临五一国际劳动节,作者感到自己也是一个曾亲历乡村劳作的劳动者,“荷锄月出秧针小,逐犬云垂草露圆”讲的是“晨兴理荒秽”的情形,随后作者就一气而下,写了自己的从军和现在的赋闲作诗生涯,写的倒也动情,像个自传。但总觉主题不清晰,作者到底是想说自己有幸没在乡村劳动了,还是想说脑力劳动跟体力劳动一样也是劳动呢?如果是后者或者别的什么,那也应该有提炼和概括的话呀。另外,写自己呱呱坠地用了“动地天”这样的词语,也嫌过分夸张。


images/2/2020/11/Ex39Io3n3MQ43QxJ44SMO33pOnJYmm.png

感   荷

作者:秦上飞尘


俏立清波扫浊尘,浓妆未抹素灵真。

陶然碧沈香幽梦,自取瑶华静洁身。

骨秀心柔知放逸,佛缘善念不收纶。

都言天上美仙子,我认花中好女人。

 

    【评】古今写荷花的作品不知其数,都赞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这首诗也赞其“静洁”,所不同的是作者刻意将它比喻为贞洁的“好女人”。贞洁观古今有变化,现代一般指忠于爱情,不与自己瞧不起的人苟合,如果取现代的意思来比况荷花,也还算贴切。但这首诗如果按七律来要求,颔联出句第四字便有问题。“碧沈”,出自唐代刘沧《洛神怨》诗:“心寄碧沈空婉恋,梦残春色自悠扬。”刘沧这首诗是一首七律,所以,这个“沈”义同“沉”,音也读chén,是个平声字。“沈”是个多音多义词,多翻字典自能明白。

 

images/2/2020/11/wPxZPU37zP387aoISQ3SO7kjqopOS7.png

初   夏

作者:周定洪


又到绿肥红瘦时,心中咏诵易安词。

窗前日映芭蕉影,户外风翻燕子姿。

老叟弯钩抛饵线,小荷圆叶蔓河池。

郊原麦浪连天涌,四月人间处处诗。

 

    【评】这首七律写初夏,写得颇有章法,由窗前户外,到小河池塘,再到郊原麦浪,由近及远,层层推进。所选夏日景色或清新、或闲适、或荡漾,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初夏风景图。“四月人间处处诗”,以概括作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美中不足的是第二句显得多余,既然说到“绿肥红瘦”,自然会想到李清照的《如梦令》词,所以,“心中咏诵易安词”可以不说,以便腾出空间表达更多初夏景色或入夏感触。

 

images/2/2020/11/OxdtxjdNJTKHvHx78TsTK1s5cVn1tD.png

深秋感事

作者:刘相法


闲过秋山归意迟,花红看似报相知。

鸟从云外身边落,蝶在菊间风里随。

赏景何堪薇欲退,倾情始觉燕行辞。

本来时序非人主,伫立霜枫任影移。

 

    【评】这首七律将时序物候的变换与作者感事伤别的情怀结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秋天偶过自己熟悉的山岭,感觉花鸟亲人,犹如旧知。首、颔联开局不俗。颈联转伤退隐、离别,也是借景物来说的。《诗经·小雅·采薇》抒发的是思归的情感,作者以“薇欲退”巧用该典故,对句再以“燕行辞”进一步点明所感之事。尾联收之以豁达,聊以自解。诗的不足是第三句象征意义不清晰,特别是“风里随”有点凑对的感觉。

 

images/2/2020/11/E9ZB4wIZZqRAbi6MKj6445a9BUr46Q.png

望海潮•秋日登高

作者:刘相法


        长河如线,岱宗巍峙,天连沃野清秋。东接海潮,西望黛岭,当年为客曾游。风定意悠悠。对帆影波远,今自吟讴。倏易时光,水流云竞忍回眸。    蓬莱已被烟浮。唯鸿心似旧,搏浪驱舟。莺去蝶来,韶华梦里,青山换却瀛洲。城苑带田畴。陶令遗韵在,缘合情投。看取红黄翠绿,思绪逐飞鸥。

 

      【评】在山东的海边登高望远,不仅看到黄河、泰山,而且转头看到大海、蓬莱,看到自己的足迹。现虽退伍,但仍然“鸿心似旧,搏浪驱舟”,在诗词文艺的苑囿里,像陶潜一样耕作着,享受着。这首词由秋日观景勾起往事的回忆,叙述卸甲后新的追求,充分展示自己的心路和绿洲,全词写得跌宕起伏,沉郁顿挫,确为上品。不足之处是整首词象征性句子略显多了点,有点虚,建议“搏浪驱舟”后三句写点实在的事情。


images/2/2020/11/SkyYQEkttAc3d2ZKeyHtc4KhTk542X.png

玉竹居士

作者:秋山


云销雨霁旷盈茏,林断明川绕紫重。

古刹回声惊远雁,烟光骛影锁苍松。

一山枫叶高崖暖,两岸芦花碧水冲。

几缕斜阳天未老,晴晖满目绮争容。

 

      【评】首联写雨后的高秋旷野,林断川明,化用苏轼《鹧鸪天》词的语言,烘托出幽静闲适的意境。颔联由静转动,也可以说是以动写静。颈联特写枫叶和芦花,不直接说枫叶的红,而用“高崖暖”来夸张,显得婉曲有味。尾联进一步描写“满目青山夕照红”的情景,明说“天未老”,实际上要说的是自己壮心不已。全诗注重颜色描绘,青紫红苍碧俱全,而以红为主导,很有特点。不足之处在于第一句的“茏”,单用一个“茏”字不能代表葱茏,连绵字不可单用。

 

images/2/2020/11/vqs9Jo92Z5zJE2eVqSeOOeKVQcmee2.png

秋   歌

作者:秋山


日出东方照绮罗,群芳吐艳盛时歌。

风清碧水浮尘洗,浪卷污痕利剑磨。

俊鶻行空巡璧月,蛟龙入海试金戈。

中华万古精魂铸,度越秦唐百世和。

 

    【评】这首七律在立意方面别出心裁,欲将秋意与国防结合起来写,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因为秋天的肃杀风霜与国家的磨剑待敌气氛是高度吻合的。该诗的末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追求和平的精气神,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尾。不足之处是首联所描写的秋景不典型,不准确,比如“群芳吐艳”就不是秋天的特征。

 

mmexport598b8af5dd8b5bc9199df5d59af83f2d.gif

images/2/2020/11/ATc21K2T2ctovte75TCUCCtvE8c8sd.jpg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3.5万+
点赞 207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