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金榜头条》推荐签约诗人作家蔡亚利老师佳作《年关》

德毅双馨
认证主编 322 作品
2024-01-28 16:19:14

images/2/2023/07/zE1lR16m11b6SM1E64hXXNrS1Lbm1e.jpgimages/2/2022/05/Dqk494wWjHCqqq7jqqqQOVUyqWQHyo.jpeg

images/2/2024/01/ZcFVc5OGN0Vy5G22CEnhYIIX5gGi0F.jpg


年关

(腊月里父亲的故事)

长安,蔡亚利(金沙河)


一.

我家人老祖辈是庄稼人。而到我父亲这辈,沾了点文化的光。因而,父亲是个没文化又有文化的庄稼人。


他上知传统古今,风俗礼义;下晓天象农时,田间料理,三百六十行的苦力庄稼活他又无一不能,人称父亲“小诸葛”,乡党有事都找他。这与他聪灵的天资,过人的记忆,泛涉的兴趣,缘广的人脉,虔心好学,谦卑求教的先优分不开的。他在世时,常给我说那朝那代,民间流传的大小故事,节日风俗,起源,行成,发展等。就腊月而言,却与常人有不同而独到的认知。


images/2/2024/01/SAHA1hK55f1cW6ORMS11mySo5KrFs5.jpg


images/2/2024/01/L2oIWEfsQF3eqVqmEhZ2VhFjniO3fe.jpeg


我国农历十二个月都有自己的雅称,充满诗情画意。其中腊月称岁尾,冰月,梅月,严月,丑月,大呂,季冬,末冬,腊月等雅称。


远古,“腊”本是一种祭礼。商周时,人们每年依照时令举行春,夏,秋,冬四次祭礼,祭祀百神和祖先,其中尤以岁末冬季规模最大,最隆重。人们将冬祭百神称“蜡”祭,将岁末以获取的野兽作为牺牲祭祀祖先,称为“腊祭”,与“蜡祭”合一,统称腊祭。腊祭后来统称中国大年。


由于腊祭活动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天称为“腊日”,但腊日当时不固定在那一天。汉代以冬至作为确定腊日的时间基点,选定冬至后一个戍日为腊日。在西汉前期,腊日在冬至后第几个戍日,尚不确定。汉武帝颁行《太初历》之后,确定在冬至后三戍为腊日(闰岁为第四戌),自南北朝开始,据传腊神有八种,于是腊月“初八”便成了固定的祭日一一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日祭祀,作为古人的“岁终大祭”,不仅是向神灵祖先表达感恩,期盼来年风调雨顺,更是装点古人平谈而乏味的枯燥严冬,让人们在寒冬里依然感受到“腊”的幸福。


进了腊月门,也就开始渐浓的年味。

“小孩小孩你甭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腊粥喝几天,粒粒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民谣《腊月歌》唱出,也唱足了民间风俗诗画和民俗大戏……


images/2/2024/01/nsidXSTjSIISS6UxGxkTwi6sdDIIsK.jpeg


images/2/2024/01/MRgBejz0w20670rG7NrcxUn9sk99U9.jpeg


二.

好多民间风俗,传统节日的的来历讲究,都是父亲点点滴滴说给我的。


父亲幼时聪颖,乡党一看这娃灵性,不止一次的给祖母吹风叫娃上学,祖父母为难,穷家人上不起学。幸亏村几家有钱人顾了个先生,在村一家破旧房里开了个旧学堂。十岁的父亲每天爬在破门窗外偷听老师讲学,时间长了,老师惊奇发现了父亲的异样,竞破例叫他进去听课上学。父亲感激,当下跪在老师面前,连磕几个谢头。祖父祖母也感激涕零。


老师教孔子的《论语》《人义礼智信》《孔孟之道》,巜四书五经》及巜三字经》,巜百家姓》等,父亲记忆惊人,诵背如流,深得老师赏识。可一学季后,老师因传染病“胡离拉”抉别人世,父亲好不伤心,只好辍学回家。


images/2/2024/01/sOVnavFUuU81YHC4y3oz13HNa3VoyH.jpg


十二岁的父亲,随大人进南山砍柴,大柴梱挑不起,只好挑两小梱的柴担往返二十多里山路,第二天又挑到十几里外的秦镇卖柴。


一年多后,乡党都可怜父亲,又给祖父母提说,这么灵个娃担柴把娃遭踏了,叫娃去卖买铺子学相公。祖父母也觉有对着哩,学相公买货是叫娃学本事做人,这还有说的啥?


几天后,十三岁的父亲被祖父母托人送到十几里外的秦镇商铺子买货。


父亲人灵活,听说听到,扫地,擦桌,抹柜台,早晚给“掌柜的”(老板)提倒脚盆(尿盆)洗衣服,柜前客人到来,父亲很快迎上,让坐,倒茶,挮烟,和顾客勾通,嘘寒问暖……老板一看父亲是块好料,诚心指拨,教导,把卖买行的加减乘除,珠算一归到九归,狮子滚绣球一归到九归,打出去,倒回来全破方教给父亲,几个月功夫,珠算父亲贯通了,后一生也不忘,(几位数的加减乘除,口算比我笔算还要快的多,常训我算帐慢,吃不了“算帐饭”)。老板庆幸自己有眼力,得了人才,父亲如鱼得水,高兴自己好落脚,有了用武之地。


images/2/2024/01/IBlmM11l5276Yby110211Y555D6C21.jpeg


images/2/2024/01/FIQa4al3No0qogSgR4QNVomcoNiE4l.jpg


谁料,一年后,家生变故,祖父离世,父亲离开卖买铺,老板惋惜,含泪相别。

料理毕祖父后事,父亲又挑起柴担子,进了南山。


父亲老早挑起生活的重担,但没忘记求知,他常说“八十岁老,领教不为低,做的人下人,才能活的人上人,走人要走学问人,要走比咱才高的人,才能学到人家长处,近朱赤,近墨黑……”由于父亲好学,对天象,农谚,俚语,俗话,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中间的忌,戍,社,吉日等也了如指掌。后来常给人红白喜丧择日。常向读书人,教书人借书看,向他们讨教。一有空闲或逢雨天,他拿起借来的旧书老书细心读起,不认的字,他问小学生,问懂的人,手在地上划兩遍,便记住,至老不忘,这样日积月累,父亲最后熟读《三国演义》《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岳飞传》,《春秋战国》巜前后汉演义》《明清史》,《杨家将》巜四书五经》《古代节日风俗》巜二十四孝》《以及几十种老剧本……好多章节,诗话,他诵背如流,记忆力惊人。在大集体时代,常给田间干活人说书,激愤时,慷慨陈词;悲伤时,老泪纵横,听书的人个个入迷,忘了集体干活……


images/2/2024/01/AfTRhdGmdz5hfTdMF44FrrRht8d8F3.jpg


images/2/2024/01/vK8xLak79W8X8pwbA6Km85aoo1WP6Z.jpeg


在那个精神物质馈乏的年月,父亲除繁重的入南山扛椽杠,房前屋后的树枝能用的砍下刮了皮扛到秦镇卖,忙自家田里庄稼,稍有空闲便出去卖工,抽空去卖房后的柿桃水果,使自家屋里的零用化销比一般家庭灵便多了。后入集体生产队后,一大黑早赶集,吃早饭回还赶队里上活。一有空闲就去请教文化人,油灯下看书到深夜,除对过年,正月十五,三月清明,五月端阳,七夕织女,八月十五,九九重阳,十月寒衣,腊月祭灶民间传统风情大节熟知喜研外,还对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十五等民间风俗小节也颓有讲究。往往吃过晚饭坐在炕上,随说一个故事,不言而喻把今天外边,屋里发生的顺心的,不顺心的事概括,使人不知不觉中幌然大悟,受到启发,意识到别人或自家的对于错,以后该怎样行事……故事对父亲来说,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每个故事颓含喻意。父亲有说不完的故事,我是在他的故事中长大的。父亲好学,对什么都兴趣,除苦力庄稼活,样样精通不弱人。烹饪,司仪,过事看客,会计,书法,泥水匠,上台演戏,调解矛盾,家教,待人接物等等,样样出翠。

他谦训,长恨自己没文化,有文化的话不会落到庄稼行,并希望后人成文化人,我姊妹四人,除哥妹外,因家境,我和姐还落到庄稼行。



三.

在我记事后,父亲又是勤苦人,每年临近年关,父亲佝偻着身子去十几里路外的秦镇办年货,一早翻起身去,办完年货,也顾不上集上吃饭,便急忙赶回,他常说,有吃饭钱,可吃一家子,有吃饭的功夫,我赶回去了。


我屋住村东滩,离堡子半里路,过小河石桥,才到堡子。


父亲赶集回,才出堡子,过了石桥,大老远“扑一一踏,扑一一踏”那困倦,沉重熟悉的脚步声就传到母亲耳里,“你爸回来咧”,母亲放下手中活计,回身屋里张罗做饭,待我跑去迎上父亲,父亲有些油污的白粗布腰带拴着肩前后的两个装满年货的竹笼子,持力挪着脚步,左右摇幌,困倦的对我说“回走,回走”。我拧头往回便跑。到门前,他取下两个竹笼子,“扑通”坐在门前石头上,“唉嚅一一”出口长气。


母亲端上一碗热水寄给父亲,“先喝”,父亲端起碗“咣,咣,咣”几口喝光了。

不多会,母亲又端一碗黑白两糁面的宽片面,挮到父亲手里,父亲大口吃起来。父亲见我看他吃饭,随挟一条面“俺娃吃”,“爸吃”我拧身跑了。


吃完饭,父亲盘点着大小竹笼子的年货,多种菜疏,敬神的香蜡纸婊,过年小东抹西的……我儿时最爱放炮,父亲每年不忘给我买一毛钱十个指头粗细的响炮……


images/2/2024/01/pfloMO784ft19dT7pzu8u9m999op59.jpeg

images/2/2024/01/OLV0c4Dez43mjG17d0Cm5j70C1jjl1.jpg


四.

那些年的腊月,大雪封山,山里人过年的重风俗,讲究大,但出山办年货的路被雪隔住了。父亲每年过了腊月初十便背上“捎马子”(前后搭肩布袋子)装上笔墨纸砚,和纸札爷神,踏着雪滑的羊肠小道,翻坡架岭给山人写春联,卖纸扎爷神,一走一月半载,走谁家,饭吃谁家,天黑,夜宿谁家,写春联,红纸,神像白送不收钱,父亲的和霭可亲赢得远近山里人的爱敬,都觉父亲有文化,明事理,没架子,平易近人,有些和父亲成了亲戚朋友,四时八节往来。也就在这时,父亲熟喑了山里人的乡俗风情,因每年都进山写对联,他的毛笔书法也有了自己的风格特色。


父亲人高大,和气,那双善良充满智慧的双眼又透出一股深遂的灵气,平时干活又快当麻利,有使不完的力气。同时也是一块生意料。

(未完待续)


images/2/2024/01/KgZgKsHPhDTWr4rV9rJQ4QZSZzgtWG.jpeg


images/2/2024/01/cbFD1fcR6RrL1Xoo87FG6Cz1RXObLC.jpg



图片由百度网络、平台提供或编作者自 拍,一并 致谢!


images/2/2022/04/Y1U9tgMGGgsVztTBBZNiOh5ou1s1tn.gifimages/2/2022/04/FpiIwxvjPhehh6VmvrQkMriRvkPwPg.gifimages/2/2022/12/e5H85gt823yJu222Kb2MBJzu3gUN9Z.jpgimages/2/2022/04/WJED4HjceEjCp7PZIVHiTv7Eji7PIz.jpeg

images/2/2023/07/p50jRD5Oof65fo5A6T0CT05A0z00jM.jpg

images/2/2023/07/FV4xNbAvebWxXXLvSmVN8m433GA6Z8.jpeg 个人简介

蔡亚利,笔网名, 金沙河,1957.11.28生。自幼挚爱文学,并人生作赌,终落庄稼人。八O年开始创作,并获中文本科证书,巜孔子》一文又获山东曲阜大学一等奖。八十年代初,二十出头,任陕西农信报特约记者,长安影局影评员等,在省内外文学期刋,报杂,电台,发小说,散文,诗歌,文评,风俗等四十多篇。八四、五年后,三子来世,十亩土地,二老卧病,老旧耕作,家境重压,只好痛割业余爱作,笔辍三十五年。近年,才闲空手脚,创作了两千多首诗歌,散文,小说,风俗等,散见网媒,纸刋。  现为长安 未   央作协成员。


images/2/2023/02/KvDzg8r28G3VD6f5V9D5rt86d66ivT.jpeg

images/2/2023/02/z92GDzrhqrZFHd1n9td6G1Sm9sdH1H.jpgimages/2/2024/01/G474bY66F0zZlBZZHLe418fFeYf1fh.jpegimages/2/2022/04/ms22PObqLrBbT2oT77J3Yz77To4st3.jpeg

images/2/2022/04/cUS0J8CHzYeuUgSsue8N16yHBe6J6H.jpegimages/2/2022/04/FA4O3P94nt94t33MO1A49q9941p3aa.jpegimages/2/2023/09/Hl59v5VVvi2v593rWv28w58v533Vvl.jpeg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2.2万+
点赞 38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