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华夏诗魂]首次推出乡村文化:乡俗。

华夏诗魂:民间作家郝海昌-健国专辑
认证编辑 84 作品
2021-06-09 00:40:02

作者——

        姓名:郝海昌-健国,笔名:星宇,安徽颖上人,文学爱好者,现实主义派,青年民间诗人作家,曾经有过江南才子-浪子之美名。博客-亚洲雄鹰。诸多诗词,散文,小说,论文相声台词等在《诗人作家驿站》《世界楹联》《中国世纪文学》等各大网站上发表。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理事、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华夏诗魂创始人。

                         诗一首·乡俗

                         作者:星宇

                         编辑制作:郝海昌·健国

                         图片配作:来源于网络

                         音频配曲:来源好看视频

                         曲名:夜明

images/2/2021/06/GZuD2DXk2kvDMu21Mz1vh3zdkUVi3X.jpeg

               

                       [故乡·隐]

两次返乡喜与悲,去来葱葱路难回

一返恭贺新人到,二返目送老人归

红白喜事客满座,乡规习俗难改味

几瓶老酒大盘菜,畅饮乡愁酩酊醉

失意失态失大礼,不识眼前他是谁

笑傲江湖天涯路,仓海桑田年几岁

挥手作别家乡云,憧憬不舍白云飞

乡愁万里云惨淡,心中何来灿光辉

平凡岁月往事多,旧地重游何处追

少年离乡立大志,叱咤风云响春雷

待到山花烂漫时,岁月重返再作为

                                  ——作者:星宇

                         2021年/6月/日夜书

images/2/2021/06/xLUdfNlufLzw2eeWN2uDwqNqfQ8Lfu.jpg

                                  [乡俗]

                                        文/作者:星宇

         说起乡俗,大家都知道,也就是随着地当的民族地方文化,经济,古传,地理位置等……风俗习惯,礼仪大小律戒。哪些符 合或不符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自然规律。具体说也就是地方大家共同认可的共识共鸣。由于时代的变换和地方环境的影响,加上国家政策的惯穿,这些礼仪小律戒不断变化,慢慢丢失和改变。根据历史阶段来分,就是解放前,解放后和改革开放,三个阶段变化特别大,也很实分明显。就在2020年到2821年,这些地方风俗变的更简便,省事,有的甚至直接取消。

         小时候,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早晚或午时,只要听到哪里有撕心裂肺的哭声传来,就知道大事不好,哪里就有老人过世或英年不幸,要么就是孩子夭折。翻正是一件不幸的事。于是大家都悄悄围上去,且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规矩。远处偷偷的听,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若是有关系的,或是亲戚朋友,就急忙赶过去说劝或安慰。这就是刚刚解放后的乡村热点。因为刚解放,没有乡村文化,人的思想也很单纯,不是邻村街旁看热闹,就是村邻串门拉家常,说东家论西家,他家穷你家富的。总之没事找点事说说。

         解放前更单纯,都是为了当时生活奔波。加上大部分都活在封建愚昧的状态和礼教,规矩更多。平时就是佃农和地主,很少走动,为了生活,青年扛工,孩子放牛,女人四门不出,围着锅台转一辈子。也没时间交流走动。

         改革开放后,由于以前人们的思想封闭时间太久,西方的文化的影响,加上人们的思想的俗欲越来越强烈,几千年的愚梦忽然醒来,如潮水一样汹涌,一漾不堪回首。以前的风俗律戒一下都放下了。万事从简,能简就简。

         images/2/2021/06/X66cayO659kgnggOo96kNa1Oy6L4Cm.jpg                     

                         (一) 奔丧

          前不久,就是在(2021年5月9号)的六点多钟,我接到一个不寻常的电话,噩耗传来,我的摯友杨刚的母亲不幸离世。当然,理所当然奔丧回老家。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心脏低沉,好象就要停止跳动一阵难受。两眼酸楚楚发热,泪水在眼里直打圈,因为在公司,强忍悲痛镇静下来。此时总觉得生命是那么的脆弱,说去就去。当时我就请了假,安排一下时间就返回了老家。

        从上海到我们老家颖上只有575公里路程,就是坐普通大巴车,六七个小时也就到家了。路上稍微休息一下,吃吃饭,全路程八九个小时。现在的交通特别的方便,上海到我们老家的也有高铁快捷,直达三四个小时。在我们老家规矩,老人从咽气那一刻起,一般要得三天,也就是72小时,表示晚辈对老人的尊敬,也是孝道。听老人们说,有满三天,有虚三天。也就是过去的说法是,家里富裕的都是满三天,要是穷人家那就是虚三天。也就是说,一天内,老人不管在哪个时辰都是一天,这就虚三天。这也是我们当地流传下来的丧葬礼之一。所以由于时间充足,加上我还是象以前一样,节约省省钱,就选择了坐大巴回去。

         我和杨刚兄弟,是隔姓兄弟,虽然关系很好,又是小时的玩伴,必竟是两姓兄弟,在丧葬礼节上还是有区别的。在我们老家还有这样的一个风俗,丧葬分姓不分场,女不参外葬。意思是说:"男的只是在异姓上区分,男的任何人家的丧事场面都可出席,而女的是不能参加外姓的丧葬礼的,除非是自家的人",这也是我们当地的风俗之一。

         早上八点从上海出发,下午四点就到家了。下了车,我就真奔杨刚家去了。我急步快走一会也就到。  

images/2/2021/06/Hu8kzOmO04oKGm7yyK0oZ7g2E88SEo.jpg                   

                               (二) 葬礼

          一进村,总觉得哪地方不对劲,就在这一瞬间,让我想起很早办丧事场面:一般来说,家有丧事,老远就传来哭丧的声音。大户人家,孝子孝孙多,哭丧声是大的,人子孙多。可以传得很远,二里多路都可以听见。

        在我们老家安徽颖上地方来说,家有丧事前夕,孝子孝孙们,痛哭声斯心裂肺,随风阵阵,象幽灵一样,忽远忽近。近的时候,让人毛骨悚然,直打寒颤。“小时候,本村的这事,我就躲在被窝里不敢出来,好象是小孩都是东躲西藏。都躲在大人的身后,小手拉着衣襟不放”。有时后又象很远,渐渐消失。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老人这边刚咽气,一家人围着逝者,痛哭,那哭声真是催人泪下,悲痛欲绝。就是外观者也都要跟着掉泪。

         一般来说,老人去世了,家人哭丧,叔叔大爷,长辈们都忙了起来,撕墙上画,下门框,把正堂的家具全部搬到院外,把院里清理一翻,准备为老人办后事。“具老人家传说,撕墙画,是为了怕丧喜相冲,下门框,是为了三天后容易出官”。自家把正堂院内清理后,都坐下来,有的干脆蹲在地上,围一圈,商讨丧事的事后料理。买官材(用方言叫活易称和)报丧,敬请抬官的,请乐队(古代是请和尚念经送西)。

images/2/2021/06/l1sFS5Q7zNOf5Z710y0kv51t7ZT527.jpg

         长辈和家里管事的,用我们家乡话说就是首先带着孝子或孝孙把村里有面的人请到家,有他来主持主办这场丧事。在乡下农村就是叫支客的。支客的到家后,有支客的带着孝子敬请乡邻帮忙的,抬官的,人数定下来。这些人都有支客的安排调动。报丧的,买菜的,帮忙搭的了灵棚的,支笔的(也就是理单记账的)等等一系列安排得当。

          根据我们当地(安徽颖上)的风俗,从逝者咽气的时辰算起,到夜里零晨就是为一天,午时以前为足三天,午时以后为虚三天。过去家里富裕的大户人家按时算起,也就是72小时,满三天。穷人家那就无所谓的,也有的头天第天,也就是两天。除非是年轻人,当天的也有。用老话说:“人太年轻,魂灵太盛,不能多留,早办早了事”。老年人,半丧半喜,按老规矩办事。

          到了第二天,基本上理成,和也买到家了,有木工打砂子,上漆,有用黑漆,也有用紫黑混合漆。和成之后,有村里专门人士,给逝者寿衣穿上,入材(也就是把逝者放入官内天盖盖上,放入正堂对门摆放)。门前灵棚,院内大棚搭好。院内大土火锅理好,村上的土菜厨子,劈里啪啦忙乎起来。孝子长孙跪在灵棚两旁(跪灵)。灵 棚前,果品香灯童男童女立在两旁。

大门两旁花圈,帆杆子,纸牛纸马,楼房等等……摆一堆。礼达桌子大门旁边一放,等着乡邻吊纸的。

         至于参加葬礼不说城里,在农村以      前来说是很有讲究的,礼数可不少,青年人或孩子一般来说是不参加。因为老礼太多,失礼怕邻里说。有的实在没人,就有老人带着,跟着老人后面学习。参加邻居葬里,首先要要严肃,多语,悲痛的表情。人家是丧事吗!到逝者家,举步沉重缓慢,孝子要急步上前行大礼,要给人家留时间,这就是礼数。然后跟着迎客的来到灵棚前,给逝者行礼。听坐在灵棚前支客的口令,一鞠躬,二鞠躬,三

鞠躬,跪拜,礼成。然后就坐……

images/2/2021/06/e4ucnWhgrS1I9Rg4WJC4P9uPUJ9c94.jpg

                                  简礼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过去了。老辈一个一个差不多都去了,象我们不知不觉进入老年时代。由于大部分年轻人都出门外,很少加老家的地方红白喜事。就在今年六月份(2021年)半个月内在老家的一喜一丧办事场面。不管是喜事婚礼还是葬礼,我都找不到从前的传统风俗。

         说起礼仪,我们小庄不大,现在二百多口人,在我们这方圆统称文明小庄(自然村落)。说起我们这个小庄称文明村庄也是有来历,不亏白称。先说我们这庄的坐落,东西走向,四周环沟,惟有庄的门向前东南有一个隋圆的池塘,终年积水半塘,水绿如叶,清澈见底,鱼儿戏水吻荷。塘面漂着几片荷叶,每到荷花盛开的季节,美极了。

         原来的老学校就在这个小庄,从小学到高中,也是这庄受学校的影响和座落地势好,因此后来才出几名教师和高才生。一个小庄百十口人和睦融融,办事规规矩矩。每年逢年遇节写春联,剪窗花,做鞋样,外庄的所以说我们这个庄风俗礼俗比较多而正规。每次场面办事,是这一带最正规礼俗。都来我们这里求援。后来听老辈说我们这庄出文人是庄前那个鱼塘座落的好,也许就算是吧!所以说我们这个庄风俗礼俗比较多而正规。每次场面办事,是这一带最正规礼俗。

images/2/2021/06/To81hSrBsLLZfBJJ1Lrm2M11m1Bs9z.jpg

images/2/2021/06/xUGGy414f10Uei2g8NW3jF3PiI2fFR.jpegimages/2/2021/06/EH1K2W1JVHKZG211uzr12H1HKvhJRU.gif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4.7万+
点赞 550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