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龙风学院蓝一系第一大区12120分院第五期学前作业集锦

龙风时代文学
3925 作品
2023-12-08 18:33:41


images/2/2023/12/J1doFQ0o4C4CTxdCZt31FRkCQ61i11.jpg

images/2/2023/12/fw6e58308B2I8dsdC58d5CJ5Z92iYs.gif


龙风学院蓝一系第一大区12120分院第五期作业集锦


images/2/2023/12/iFCzDQos31Q4BsC0JBdU44CJQ3Ozab.jpeg


学员名单


8.于秀梅LF12-LY120-13

9.李 娜LF12-LY120-17

10.邹晓东LF12-LY120-10

11.李 英LF12-LY120-14

12.王颜波LF12-LY120-15


教师名单:

1.李艳梅LF11-LY118-13

2.沐 清LF11-LY117-15

3.陈红娟LF11-LY116-31


--------------------------------------

01

分院:12120   

学员:于秀梅

学号:LF12-LY120-13


1.答:对联,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人们就有在门上挂桃符的习俗。到了宋朝,诗歌和散文开始结合,形成了对联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特点: 内容相关,形式对称,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对联的概念: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2.答:对偶定义: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对偶对对仗的不同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要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前”。

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的对偶语句。对仗除了具备对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它还要求联句的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是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且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词语。


3.答:对句:古人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叫对句。

对仗:对仗以字、词为最小单位,然后组成句的对仗。对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也叫上句、下句,或叫出句、对句。

对句的要求:

a.对句与出句同位置的词平仄要相反。

b.对句与出句同位置上的字、词,词性要相同。

c.对句与出句的音步(节奏)要一致。

d.对句与出句的意境必须要有关联。

对仗的要求:

a.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词平仄要相反。

b.词性要相同。

c.词义要相联。

对句的注意事项:

a.不能隔景。

b.不能隔意。

c.不能合掌。


4.答:1.绝句的对仗规则

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

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

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相一致。

2.律诗的对仗规则: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

3.对仗避忌:

a.一是避同字,二是避合掌。

三避同义字

b.中二联尽量避免四平头。

c.不规则的重复字要避免。


5.标出下面绝句的平仄和在题目后面标清韵部。


七绝·凉州词(上平十灰)

文/王翰〔唐代〕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6.填写对联:

a.云影波光(分)上下;

松涛竹韵(水)中央。

b.雨过林霏(升)石气;

秋将山翠(入)诗心。

c.(磐)石梅花气概;

(山)川香草风流。

d.清(风)明月自来往;

流(水)高山无古今。


7.对句练习:


出句:小桃风撼香红碎,    

对句:冬天琼花开满山。


-----------------------------------------

02

分院:12120   

学员: 李娜

学号: LF12-LY120-17


1.答:对联,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人们就有在门上挂桃符的习俗。到了宋朝,诗歌和散文开始结合,形成了对联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特点: 内容相关,形式对称,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对联的概念: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2.答:对偶定义: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对偶对对仗的不同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要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前”。

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的对偶语句。对仗除了具备对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它还要求联句的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是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且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词语。


3.答:对句:古人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叫对句。

对仗:对仗以字、词为最小单位,然后组成句的对仗。对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也叫上句、下句,或叫出句、对句。

对句的要求:

a.对句与出句同位置的词平仄要相反。

b.对句与出句同位置上的字、词,词性要相同。

c.对句与出句的音步(节奏)要一致。

d.对句与出句的意境必须要有关联。

对仗的要求:

a.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词平仄要相反。

b.词性要相同。

c.词义要相联。

对句的注意事项:

a.不能隔景。

b.不能隔意。

c.不能合掌。


4.答:1.绝句的对仗规则

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

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

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相一致。

2.律诗的对仗规则: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

3.对仗避忌:

a.一是避同字,二是避合掌。

三避同义字

b.中二联尽量避免四平头。

c.不规则的重复字要避免。


5.标出下面绝句的平仄和在题目后面标清韵部。


七绝·凉州词(上平十灰)


文/王翰〔唐代〕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6.填写对联:

a.云影波光(天)上下;

松涛竹韵(水)中央。

b.雨过林霏(清)石气;

秋将山翠(入)诗心。

c.(磐)石梅花气概;

(名)川香草风流。

d.清(风)明月自来往;

流(水)高山无古今。


7.对句练习:

出句:小桃风撼香红碎,

对句:细雨轻抚绿柳柔。


七绝·春色(下平十一尤)

李娜/文


小桃风撼香红碎,细雨轻抚绿柳柔。

陌上花开春燕舞,凭栏远眺醉凝眸


----------------------------------------

03

分院:12120   

学员: 邹晓东

学号: LF12-LY120-10


1.答:对联起源:

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人们就有在门上挂桃符的习俗。到了宋朝,诗歌和散文开始结合,形成了对联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点:a、 内容相关,b、形式对称,c、语言简洁明快,d、寓意深刻。

价值:首先,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次,对联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此外,对联还可以传递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后,对联具有较强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对联的概念:

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2.答:对偶定义: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分类:A.正对偶,B.反对偶 ,C.串对偶

对偶对对仗的不同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要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前”。这种对称的语言形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的对偶语句。对仗除了具备对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它还要求联句的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是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且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词语。


3.答:对句:古人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叫对句。通常为两个分句,是诗词写作练习的初始方法。

对仗:对仗以字、词为最小单位,然后组成句的对仗。对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也叫上句、下句,或叫出句、对句。

对句的要求:

a.对句与出句同位置的词平仄要相反。

b.对句与出句同位置上的字、词,词性要相同。

c.对句与出句的音步(节奏)要一致。

d.对句与出句的意境必须要有关联。是指上下句的意境要有联系,即按照出句的意境,来考虑对句的意境和用词。

对仗的要求:

a.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词平仄要相反。

b.词性要相同。

c.词义要相联。

对句的注意事项:

a.不能隔景。

b.不能隔意。

c.不能合掌。


4.答:1.绝句的对仗规则

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

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

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相一致。


2.律诗的对仗规则: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


3.对仗避忌:

a.一是避同字,二是避合掌。

b.对仗避免同义字

3c中二联尽量避免四平头。

d.摞眼

f.不规则的重复字要避免。


5.标出下面绝句的平仄和在题目后面标清韵部。


七绝·凉州词(上平十灰)


文/王翰〔唐代〕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6.填写对联:

a.云影波光(天)上下;

松涛竹韵(水)中央。

b.雨过林霏(清)石气;

秋将山翠(入)诗心。

c.(铁)石梅花气概;

(山)川香草风流。

d.清(风)明月自来往;

流(水)高山无古今。


7.对句练习:

出句:小桃风撼香红碎,    

对句:高竹丛生糯笋尖。


images/2/2023/12/qFhYyfYt9GT1tQHwQSgzQ1SeG1wTyC.jpeg

04

分院:12120     

学员:李英 

学号:LF12-LY120-14


1.答: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诗歌与散文的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它们在内容、形式和音韵上相互对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1)对联的起源

对联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人们就有在门上挂桃符的习俗。到了宋朝,诗歌和散文开始结合,形成了对联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对联的特点

a、 内容相关

对联的两句诗文必须含义相关,上下联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呼应性。上联和下联的内容应该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主题。

b、形式对称

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平仄、韵脚等方面要保持对称。一般来说,上联和下联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的结构也要相似。同时,对联还要讲究平仄的相对,韵脚的相协,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c、语言简洁明快

对联的语言要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表达上,要力求含蓄而不隐晦,生动而不艰涩。

d、寓意深刻

对联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与思考。好的对联不仅要有形式上的美,更要有思想上的深度。


2.答:  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分类:A.正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B.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C.串对偶:“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3.答:对句

古人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叫对句。通常为两个分句,是诗词写作练习的初始方法。对句的形式:针对出句,做出对句。

对仗

对仗以字、词为最小单位,然后组成句的对仗。对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也叫上句、下句,或叫出句、对句。


4.写出绝句与律诗中对仗规则,了解对仗避忌。

答:1.绝句的对仗有什么要求

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


2.对仗是古代诗歌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式,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已存在了,它体现了诗歌均衡美的特色。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


5.标出下面绝句的平仄和在题目后面标清韵部。


七绝·凉州词(上平十灰)


文/王翰〔唐代〕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6.填写对联:

a.云影波光(飞)上下;松涛竹韵(卧)中央。

b.雨过林霏(岩)石气;秋将山翠(浸)诗心。

c.(汉)石梅花气概;(江)川香草风流。

d.清(幽)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7.对句练习:

出句:小桃风撼香红碎,

对句:点点微光映小楼。


七绝•春禅(下平十一尤)


小桃风撼香红碎,点点微光映小楼。

落瓣花魂亲故土,更阑细雨梦庄周。


---------------------------------

05

分院:12120分院     

学员:王颜波  

学号:LF12-LY120-15


1.答: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诗歌与散文的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它们在内容、形式和音韵上相互对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1)对联的起源

对联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人们就有在门上挂桃符的习俗。到了宋朝,诗歌和散文开始结合,形成了对联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对联的特点

a、 内容相关

对联的两句诗文必须含义相关,上下联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呼应性。上联和下联的内容应该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主题。

b、形式对称

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平仄、韵脚等方面要保持对称。一般来说,上联和下联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的结构也要相似。同时,对联还要讲究平仄的相对,韵脚的相协,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c、语言简洁明快

对联的语言要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表达上,要力求含蓄而不隐晦,生动而不艰涩。

d、寓意深刻

对联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与思考。好的对联不仅要有形式上的美,更要有思想上的深度。


2.答: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分类:A.正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B.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C.串对偶:“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3.答:对句

古人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叫对句。通常为两个分句,是诗词写作练习的初始方法。对句的形式:针对出句,做出对句。

对仗

对仗以字、词为最小单位,然后组成句的对仗。对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也叫上句、下句,或叫出句、对句。


4.答:1.绝句的对仗有什么要求

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

2.对仗是古代诗歌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式,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已存在了,它体现了诗歌均衡美的特色。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


5.七绝·凉州词(上平十灰)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6.填写对联:

a.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b.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

c.(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d.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7.对句练习:

出句:小桃风撼香红碎,

对句:绿柳枝斜嫩叶新


七绝· 画春(上平十一真)


小桃风撼香红碎,绿柳枝斜嫩叶新。

潭水波微浮鸭戏,牧童归晚赖牛身


images/2/2023/12/Fs3Mv0V66zH88Yp8x5zXy95xs3p3Mr.gif


教师作业展

06

分院:12120     

学员:李艳梅     

学号:LF11-LY118-13


1.答: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诗歌与散文的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它们在内容、形式和音韵上相互对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1)对联的起源

对联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人们就有在门上挂桃符的习俗。到了宋朝,诗歌和散文开始结合,形成了对联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对联的特点

a、 内容相关

对联的两句诗文必须含义相关,上下联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呼应性。上联和下联的内容应该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主题。

b、形式对称

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平仄、韵脚等方面要保持对称。一般来说,上联和下联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的结构也要相似。同时,对联还要讲究平仄的相对,韵脚的相协,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c、语言简洁明快

对联的语言要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表达上,要力求含蓄而不隐晦,生动而不艰涩。

d、寓意深刻

对联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与思考。好的对联不仅要有形式上的美,更要有思想上的深度。


2.答:  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分类:A.正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B.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C.串对偶:“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3.答:对句

古人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叫对句。通常为两个分句,是诗词写作练习的初始方法。对句的形式:针对出句,做出对句。

对仗:对仗以字、词为最小单位,然后组成句的对仗。对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也叫上句、下句,或叫出句、对句。


4.写出绝句与律诗中对仗规则,了解对仗避忌。

答:1.绝句的对仗有什么要求

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

2.对仗是古代诗歌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式,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已存在了,它体现了诗歌均衡美的特色。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


5.标出下面绝句的平仄和在题目后面标清韵部。


七绝·凉州词(上平十灰)

文/王翰〔唐代〕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6.填写对联:

a.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b.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

c.(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d.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7.对句练习:


出句:小桃风撼香红碎,

对句:百草春归翠绿成。


   七绝•春景(下平八庚)


小桃风撼香红碎,百草春归翠绿成。

满院芬芳藏不住,何人素雅入田耕。


-------------------------------

07

分院:12120 

学员:陈红娟 

学号:LF11-LY116-31


1.答: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诗歌与散文的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它们在内容、形式和音韵上相互对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1)对联的起源

对联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人们就有在门上挂桃符的习俗。到了宋朝,诗歌和散文开始结合,形成了对联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对联的特点

a、 内容相关

对联的两句诗文必须含义相关,上下联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呼应性。上联和下联的内容应该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主题。

b、形式对称

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平仄、韵脚等方面要保持对称。一般来说,上联和下联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的结构也要相似。同时,对联还要讲究平仄的相对,韵脚的相协,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c、语言简洁明快

对联的语言要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表达上,要力求含蓄而不隐晦,生动而不艰涩。

d、寓意深刻

对联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与思考。好的对联不仅要有形式上的美,更要有思想上的深度。


2.答: 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分类:

A.正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B.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C.串对偶:“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3.答:对句

古人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叫对句。通常为两个分句,是诗词写作练习的初始方法。对句的形式:针对出句,做出对句。

对仗

对仗以字、词为最小单位,然后组成句的对仗。对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也叫上句、下句,或叫出句、对句。


4.写出绝句与律诗中对仗规则,了解对仗避忌。

答:1.绝句的对仗有什么要求

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

2.对仗是古代诗歌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式,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已存在了,它体现了诗歌均衡美的特色。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

5.标出下面绝句的平仄和在题目后面标清韵部。


七绝·凉州词(上平十灰)

文/王翰〔唐代〕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6.填写对联:

a.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b.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

c.(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d.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7.对句练习:


出句:小桃风撼香红碎,

对句:细柳枝横笑语迎。

七绝•春(下平八庚)


小桃风撼香红碎,细柳枝横笑语迎。

紫燕庭前穿雨巷,黄莺户外绕云行。


images/2/2023/12/eNNcMhEmhWCsSyF5sZUeQF54ZEfHy5.jpeg

08

分院:12120分院     

学员:沐清   

学号:LF11-LY117-15


1.答: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诗歌与散文的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它们在内容、形式和音韵上相互对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1)对联的起源

对联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人们就有在门上挂桃符的习俗。到了宋朝,诗歌和散文开始结合,形成了对联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对联的特点

a、 内容相关

对联的两句诗文必须含义相关,上下联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呼应性。上联和下联的内容应该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主题。

b、形式对称

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平仄、韵脚等方面要保持对称。一般来说,上联和下联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的结构也要相似。同时,对联还要讲究平仄的相对,韵脚的相协,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c、语言简洁明快

对联的语言要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表达上,要力求含蓄而不隐晦,生动而不艰涩。

d、寓意深刻

对联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与思考。好的对联不仅要有形式上的美,更要有思想上的深度。


2.答: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分类:

A.正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B.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C.串对偶:“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3.答:对句

古人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叫对句。通常为两个分句,是诗词写作练习的初始方法。对句的形式:针对出句,做出对句。

对仗

对仗以字、词为最小单位,然后组成句的对仗。对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也叫上句、下句,或叫出句、对句。


4.答:1.绝句的对仗有什么要求

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

2.对仗是古代诗歌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式,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已存在了,它体现了诗歌均衡美的特色。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


5.七绝·凉州词(上平十灰)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6.填写对联:

a.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b.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

c.(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d.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7.对句练习:

出句:小桃风撼香红碎,

对句:细柳枝横嫩绿新


七绝· 涂春(上平十一真)


小桃风撼香红碎,细柳横枝嫩绿新。

浅水微波鹅鸭戏,田翁稚子牧山巡。

images/2/2023/12/nSyjdwJ1OzK090jVh1DdYdDJiMY8wE.jpg


images/2/2023/12/Y8fT2nF02y5Dq86B6O8pfd8b51nZtM.gif


编辑制作:王云霞

编辑监制:郭宇辉

作品审核:慕朝辉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9830
点赞 11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