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重磅推出】陈竣老师佳作《笑谈三国.戏说人生(1)散文》

老瑞赏诗文学社
认证主编 15610 作品
2020-12-19 10:32:27

images/2/2020/12/E2jWJJK5Kfr2YZ54a5Ra44Z52am4yx.jpeg


images/2/2020/12/MMeO4cSt67769z3SWrtaW0742Z77Lw.jpg


如果你看不清当下,就读读历史,因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如果你看不懂历史,请看看当下,因为历史正在重演。


images/2/2020/12/a26z9fC0F5w0x92Xf9mQxYle64shFT.gif

                

笑谈三国.戏说人生(1)

作者:陈竣


英国哲人培根说“读史使人睿智”,的确,历史不但可以给人学识,重要的是还可以给人智慧。它教人用深邃的眼光看待过去,品读现在,观照未来。


        历史必须是真实的历史,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历史也有可能欺骗我们。这是因为记录历史的执笔者和删改者有的害怕得罪权贵,有的为了某种私利或者偏见,或者轻信权威,或者道听途说,甚至有的公然编造历史,无中生有。加之史书多成于封建王朝,修撰者多为御用史官。


        而即使是真实的历史,在不同的人眼里,也都有不同的画面。比如一部《三国志》,军事家看到的是计谋,江湖上获取的是义气,史学家编出的是正统;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历史的缝隙中滴着血泪,光鲜外表下裹着丑陋,曾经坚持的信仰也许崩塌,曾经不屑一顾的琐碎可能顽强地撑起一座大厦。细看历史,将会有太多的谜题和出人意料的答案。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陈寿四十八岁时,开始撰写《三国志》,历时十余年终于完成了这部辉煌巨著,“辞多劝诫,眀乎得失,有益风化”,求真务实,不妄加评论和编写,做到了“隐讳而不失实录,扬善而不避缺点”。

     

《三国演义》这部章回小说,罗贯中精细的笔法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鲜活的人物,通俗易读,说书人朗朗上口,受众津津有味,方使民间家喻户晓,流传甚广。作者有较浓的民本思想和正统观念,以刘备、诸葛亮为圣君贤相,以董卓为乱臣贼子的代表,曹操则为奸雄。作品英雄史观和封建正统观念十分明显,它借助于一系列艺术形象,赞美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曹操、诸葛亮、关羽,即所谓“三绝”,从对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关羽的形象塑造中,表现出作者追求的美学境界,是刚柔兼济之美。


《三国演义》不同于正史《三国志》,它毕竟是野史,是演义,是小说,所以自然有很多虚构,作者罗贯中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空前绝后,而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并在全球传输,被世界的人们奉为经典。


       我写“笑谈三国,戏说人生”,只是出于自己感慨、感叹、感想,水平有限,孤陋寡闻,所以“笑谈”、“戏说”,从历史人物中受到些启迪而已,仅作本人笔记心得,欢迎行家批评!


images/2/2020/12/RQdpIMcILGoomd7fUzZDXP7fzZ378F.jpg


 韬光养晦的司马懿*

文/陈竣


         提到司马懿,我立马想起诸葛亮,便会想起马连良唱的京剧《空城计》,我的喉咙口就会痒痒的哼几句:“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空城计》表现的是诸葛孔明的智慧,而蒙的是谁?司马仲达也。京剧《空城计》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少年时曾闻母言“诸葛亮一步三计,司马懿一步一计”,看了《三国演义》似觉这句话有道理,书中写道“懿悔之不及,仰天叹曰:‘吾不如孔明也!’ ”


        近年来,对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情有独钟,每每播放,爱不择手,真是百看不厌,除了演员阵容强大,演技绝伦吸引我外,更有我对戏中人物品格研判之因素。 


         戏中司马懿从出场伊始,那状态简直显得有些猥琐,不免使人产生一种灰暗的心情。孙子兵法里有句话,叫“能而示之不能”,三国人物司马懿可谓学到了炉火纯青。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受曹操三请,才出仕相助曹操,任丞相府文学掾,当时30岁,后任丞相府出簿。


        曹操“唯才是举”,他是识人的,一眼洞察司马懿的诡谲,知其才能和智慧非一般人可比,但曹操喜其才而忌其能,曹操以己之心度司马懿之腹,欲启用司马懿为谋士而不想给其军权。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防人家步其后尘。事实证明,曹操的担忧不无道理,他死后,曹丕继位称帝,重用司马懿,曹魏天下就此埋下了隐患,以致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是谁?懿子也,安的什么心?当然是篡国夺权谋反之心。


       其实,曹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放着司马懿,却总是被司马懿所懵逼。司马懿之聪明就在于他能审时度势,他善于伪装自己,装傻、装糊涂,甚至装病,这正应了那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的话。他深知曹操招贤纳士需要他,但他也熟悉曹操生性多疑,明白“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他很清楚曹操的那句“宁可吾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吾”的内涵。所以,他的伪装,是欲麻痹曹操的神经,避免招惹杀身之祸。所以,在曹操执掌大权时,他诚惶诚恐、唯唯诺诺,,绝不显山显水,十分的低调。说穿了,这便是司马懿的高明之处,明哲保身,步步为营,其实质是以屈求伸之术也。


        司马懿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聪明盖世。不论从正史或者野史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智而近妖”的诸葛孔明真正棋逢敌手的人,唯司马仲达是也。   


       曹操爱才又杀才,东汉末年的文士祢衡,虽有才学,因为狂傲,而被曹操用一招“借刀杀人”法,使其最终死于江夏黄祖刀下;杨修聪明异常,,但由于常常自作聪明,又搅和到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当中,最终也被曹操除去;再如像孔融这类比较耿直之人,在曹操面前直言敢谏,曹操虽然欢喜,但也因与自己的利益有冲突,不得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杀之;曹操所杀之人,不是政见上与其相左,便是掺和到曹氏的家业斗争当中。比如崔琰,不知好歹,触了曹操的逆鳞,最后“死有余辜”。


        司马懿与曹操长子曹丕私交甚笃,既是老师,又是密友,曹丕为了博取其父曹操的信任,总要问计于司马懿。司马懿看得出曹丕有野心,往往教诲于他,让曹丕摆出一副温良恭谦让的君子样,尽作表面文章,让其父曹操觉得他很宽厚。所以曹丕也善于伪装,良师出高徒,曹丕每遇障碍,必请教于司马懿,而司马懿背着曹操为曹丕出谋划策,力争曹丕争得世子权。后来,曹丕真的获得了王位继承,司马懿从此威震三国,足见其为人处世从政之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和深谋远虑。


       在三国这个战争不断的年代中,司马懿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作为,心系天下百姓“常慨然有忧天下心”。自古英雄出少年,司马懿的才华在少年时代就表露出来了,史书上这样评价“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能知人善任的杨俊也说他将来不凡,果真如此,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但没有什么大用。226年(黄初七年)魏文帝曹丕去世,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此时孟达想要造反,司马懿果断平定了孟达的叛乱。以后几年,诸葛亮连续北伐,司马懿数次击败诸葛亮。其间,司马懿顶替了曹真成为魏都督。234年,司马懿用疲军之术将诸葛亮拖死在了五丈原。


        司马懿出任过大都督,太尉,太傅等职,后来,全权掌管朝中大权。孙子司马炎更是推翻魏元帝自己称帝,司马懿被追封为宣王和宣皇帝。


(作者声明: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images/2/2020/12/XnDXVSv39eX4c349133ZyXCcXzoxWN.jpg


images/2/2020/12/XVotDTTcc9T0Cjt61VOTtT61eBG811.jpeg


陈竣,字晓耕,微信名随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苏省靖江市人,生于古镇季市。文学爱好者,青年时代从事过教育工作。“文革”期间插队落户农村,返城后当过工人,后调入县级机关负责落实私房政策工作。退休后专注文学创作,同时关注教育事业和城市管理以及社会公益。作品多在靖江日报人文周刊和泰州晚报副刊《坡子街》发表,并散见于扬子晚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已有几百篇作品问世。网络作家,散文多以乡土气息浓厚而受读者喜爱。喜欢旧体诗创作,以江苏诗人之名几十首古诗词收编于《中国当代.诗歌作家》和《中国当代.诗歌新编》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人生格言: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


   手机号码:13301425686


images/2/2020/12/KcBC4wBly5leY7qBB5ytmtWT4Qbw8J.jpg


编者:


你们的汗水文笺,

我们的诗韵乐园。

一分耕耘,

十分奉献!

中华文化继古贤,

今朝金榜头条扬!


投稿作品要求原创,文责自负。

欢迎赐稿,投稿微信号:W579653404


images/2/2020/12/mk707HKTrFfrRIIPeTzRkpZth7fZ7G.gif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8916
点赞 19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