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网络精品文学四川卷77期 潘忠海: 巴国史话(连载4)

当代精品文学认证编辑
认证主编 482 作品
2020-12-07 15:31:54

images/2/2020/12/Vhz3Ez7MUvEEO3v0o0VE8OMHuEVM00.jpg

images/2/2020/12/szY45s3IsixIc4lALKCidGKsNDnxU9.jp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国史话   (连载4)  

□潘忠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巴国史诗

 

古巴国是有史诗的,史诗就是戏曲。

他们的戏是大戏,比如傩戏,曲为山歌,随心而唱。在结绳记事时代,他们生活物质交换,一般为比划方式,交谈为口头语甚多,其次是心灵感应和眼神默契。高兴时也绘简单易懂的画画表达。

在今天的巴中,还是全国有名的曲艺文化培育基地,时不时还有大戏(川剧)上演,如《魂归巴中》、《四下河南》、《斩巴蛇》、《牡丹灯》等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正所谓,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的“山南有巴国……”是古巴国,他不同于周秦时代分封的方国“巴子国”,这个我在《巴国史话》表述得明白,上古巴国建于虞朝,经夏朝,再到周秦分封的巴子国后人统称巴国,历经1700多年国运,仅仅约5万军队,靠什么文明维系!靠文化:一席好话,一张好画,一口好曲,一场好戏,演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与忠诚!巴蔓子将军一剑凌风,舍头保国的故事那时家喻户晓,人人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ages/2/2020/12/pk77SVOma1L27iai2AvaIGAwAli2ia.jp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民族的崛起,一种文化的繁荣,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必然的凝聚。古巴国1700年的筚路蓝缕,探索博击,1700年的披荆斩棘,风雨兼程。1700年的春风化雨,春华秋实,靠什么,靠巴民们口口相传的文化。苍颉造字后,随着历史的延伸,无数政治家、文人墨客和有识之士同样在探索,在创造:有没有一种文明,可以让人免于疯狂、免于幻灭、免于饥饿、免于恐惧、免于灾害、免于杀戮呢,答案是有的。1700多年才被泰国灭亡,1700多年是个啥概念,我猜想:数年磨砺,荣光铸就的背后,是多少优秀文化人日以继夜,孜孜不倦的呕心沥血之作!他们善于聆听时代的声音,勇于承担时代的使命,用坚定不移的文笔装点古巴国的优美,描绘大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后人向往,形成千古不朽的史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ages/2/2020/12/zQQvvLLm1qQmK455s51qsX55dB0ZS5.jp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年的几天,我曾经去考察巴国洞府,先去了大巴山中巴国老场元潭,走访了元顶子,参观了聂家洞子。张家洞子和有名的天洞子因为没合适的向导没上去到。回巴中后又去了化成,看到化湖放水后老岩上的排排洞府,陷入了沉思。中原古人为什么把巴人洞府称为蛮洞,为什么把南方人称为“南蛮”,古代巴人在洞府里怎样生活,为什么排排洞府被淹在水下!巴人古镇化成为什么在距水面约50多米的化湖水底,水底古镇什么样子……突然,游船转弯,一排浪头打来,我突然明白,巍巍巴山就是史诗,滔滔巴河是史诗,恬静化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史诗,排排巴人洞府更是古国人民创造的史诗。文化凝结着过去,文化联接着未来,随着地方和国家发展步伐的加快,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化传承的紧迫性越发明显,化成古镇巴人后裔的子孙们写一部乡土书籍《米仓古道三儿河》,请我写序,我借此表达表达我对古巴国文化的挖掘,歌唱同志们对巴文化的重视和传承,对米仓古道文化的传承,描绘巴文化的美学意境,熔铸博爱思想和理想的信念之魂,涵养其核心价值之源,共铸伟大复兴之梦,特别是巴中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的老师们,在市委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数年来深入二区三县各阶层各地方,宣讲优秀传统文化,考察研究古巴国文明,他们胸中有大义,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撰写了大量研究和参考价值的文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是地地道道的史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ages/2/2020/12/I031O3366a73WA3116E136Q0M76LEb.jpe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巴中工作,那时巴中已是一百多万人口的大县,面积大约二千五百多平方公里,辖化成等十三个区镇,县城巴州镇地处海拔361米,这也是古巴国从虞朝起5000年后的核心地巴郡,处三巴之中(巴东-湖北,巴西-阆中)中间之核心地带,巴州城东北,巴嶺尾部化成水库,应该是一九五八年开始建设,人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付出了万般艰辛。几年后修成了化成水库,有了今天的无限风光美景,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史诗。

戏曲和山歌大家张口就来,我就不多讲了!借此代序,我想再谈谈文化,古巴国也好,现在大中华也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地方的名片,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的文化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而一个地方的文化事业熠熠生辉,与当时当地的优秀人士开拓创新、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有很大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ages/2/2020/12/JpC2q2PjJEIm4tI92iQZjzHp3cIHvk.jp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仓古道三儿河》这部乡土书籍,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策划者彭老太爷和主编李老师给我谈过几次。乡土文化嘛,真实记录就行了,我也不便说多少!对此书感觉方面还不多,写这个序也是赶鸭子上架,但我知道化成的历史文化厚重,上下五千年,化成的山水、人文历史很有个写头。我坐在化湖游船客仓中,思考着编者对我讲的故事,猜想着水下老石扁的排排巴人蛮洞小区,猜想着水底的化成老镇老镇,思绪万千。突然红格桥上边传来阵阵歌声:

“我的祖国和我,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道赞歌,我歌唱每一座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熟悉优美的旋律,不免心中波涛汹涌,无比激动,回想起大计地诗人袁老的诗句“……镇由河谷迁上坡,化成原名众志城”“老母忧话奇章事,老父竹琴唱颂歌……”。又是歌颂化成人民的史诗。

“我和我的祖国”是永恒的关系,更是亘古不变的情感,我希望古巴国的后代们继续奋斗在这数千年历史的米仓道上,书写出更多更好的故事,塑造更经久传世的史诗。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万物永恒,巴文化的闪光点在戏曲,没有文字的傩戏、山歌和巴渝舞,是人类永远的史诗,用文化自信为“中国梦”积蓄持久的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ages/2/2020/12/Y2WtKHMwwmsD2HhMTYDWZHSdHDHHFD.jpg

      【作者简介】:潘忠海,笔名海纳川,著名作家、诗人、高级研究员,1951 年 6 月生,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人,大学文化,巴中市南江县发展计划委员会退休干部。自幼勤奋好学,尤喜文学创作,曾先后在《中国作家》等各级报刊发表《阿坝行》、《故乡情浓》、《牛舍女郎》等文学作品 80 余篇, 200 多万字,发表经济类文章 60 余篇, 100 多万字。 1996 年其长篇文学著作《东方女神》获巴中地区“五个一工程”奖,1999年文章《开发电子科技的带头人》荣获国际领导科学论坛论文特等奖,2002 年 4 月获中国作协、中国作家文学著作一等奖。曾受聘为国家贸促会《经贸世界》杂志特约记者,建设部《中国建设者》杂志记者、通联分站站长:曾担任过县局公司经理、区公所主任、县局科长等领导职务。现是巴人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院四川分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常务理事、中国国情研究会国情研究员,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已出版有《永歌斯土》、《东方女神》等10多部专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ages/2/2020/12/L9DLWnkyeNKknLqQY8vQzqyL1lKZRY.jp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1.3万+
点赞 6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