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俗事杂谈之 读书(一) 作者 嵇友国

双馨诗社
认证编辑 307 作品
2022-05-05 08:47:32


俗事杂谈之       读    书 (  一 )


                          嵇友国

      

        读书,不可笼统地说它是一件雅事。农村的人把最初的读书,当成认字的同义语。把能认点字说叫睁睁眼,把不能认字的叫睁眼瞎。功利就非常明显。

        前几年的农村还有一笑话。老太太对重孙子说:这下大学毕业不就拿钱了?孙子说:我还有研究生要再念二年,老太太问:你大学都毕业了,怎么还有字认不得啊?

       有关读书的功利,古诗文汗牛充栋。经典的中堂、宗祠对联:

               守祖宗清白二字,

               教子孙耕读两行。

       《醒世恒言》有诗云:

               繇来白屋出公卿,

               到底穷通未可凭。

               凡事但存天理念,

               安心自有福来迎。

       皇帝宋真宗赵垣的劝学诗,更是脍炙人口,广传后世: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自有马如族。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我何时开始能称读书?虽是自己的事,亦无从考,不得而知矣。

       读书,上小学时我们老家就不说叫读书,也不叫上学,叫念书。

       按说现在的学生,用上学的说法最符合,因所学学科不单语文一门。念书与私塾只学国文一门倒是最契合。

        我从小学到高中的正卡那史无前例的摧枯拉朽的触及灵魂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倡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既要学工,又要学农。农村学校无工可学,隔三差五被吆喝去学农支农。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连寒暑假带秋忙假,在田里干活三居其一。小学从批判三家村开始,初中批林批孔,高中反击右倾翻案风,都回忆不出学过啥。作业可做可不做,期末不考试,等第由同学们之间进行评议。人生最好的读书光阴,被如此抛掷,社会怎会如此?想来都很伤心。

        文革把建国后十七年的文化、教育全盘否定,几乎所有出版物的定性为不是为帝王将相就是为才子佳人的,全在封资修范围。小学有一段时间连语文课本都没有,发《毛主席语录》。中学语文课本基本上属政治读本。一篇美文没有。

        

       七六年高中毕业,适逢恢复高考,国家人荒,真是爬罗剔抉括垢磨光,有幸考取功名。教书听讼,外面忙工作家里忙生计,没法读书。

       八九十年代文化开禁。在南京看到几大出版社相竞整理出版各种典籍,我如同刚走出森林的猿猴一下来到了现代化的都市,不知所措。看着这些书名,听都没听说过,粗读一下出版说明,下意识认为这是好东西。序都是文言,似懂非懂。心里还是庆幸中华文脉不绝,得买点回来先收着,不要那文革十年八年再来一回。因为有人说过这话的,发过这狠的,心有余悸。还胡诌一联,在夫子庙林筱之工作室,请老先生用四尺整张书写。

                掩卷尤叹吾辈老,

                储书还望儿孙贤。

        其实岂止叹自己少年之光阴可惜?几乎整个民族,从老到少,十年无书可读,十年无人读书。

        所以读书于我是先天不足,没有幼功,后天失调,没有补养。以致现在有许多书知道好,拿起来犹如天书,读的艰涩;读得懂的,亦如上了年纪的人,纵然味口再好,也吃的慢了,量也小了,浅尝辄止。那种如饥似渴,几天啃一本的劲头永远地成为过去。

       

       退休了,专业的书都让收废旧的师傅大称称了去。闲下来了,心也该静下来了,血液中的激素含量也低下来了,可以读两本书了。读书不再有急功近利之心,不再作经邦济世之想,治国平天下是年轻人的。经史文艺,疏议表章,都当渔樵闲话。但屁股上肉少了,松驰了,坐不住了。

        反正读书漫无目的,全在逍遥,索性躺下来读。噫,惬意。就圣贤之书,也不须正襟危坐装模作样。一本书拿过来,却又往往两页未读,手倦抛书午梦长。

        精力体力都不济了,对所读的书就有了挑剔。浅显者,不足观;艰深者,不快人。我给一本书最多五百字的余地,如果还没有会心的地方,会毫不含糊地放下。

        

        说好书不厌百回读,那是在早先,能读书的人还是比较悠闲从容。如今,从容二字在国人已成过往,已成为向往,唯不在当下。除经典之外,能有让你读上两三遍的,那就真不错了。

       做过灌南县中学校长的肖士成老先生曾有诗云:

              少小学文不甚解,

              老来重读义深长。

       至言也,道人所未道。对于经典,张爱玲说过,如《红楼梦》永远是要一奉十的。不论你年龄、水平、阅历,也不论你初读、再读、再再读,都有你所能读取的。

        我在《〈逰栖霞山记〉二三事》中与刘恩樵先生也谈到,一篇文章,要耐得住各类人群读,耐得住时间读,耐得住匆匆一览读,耐得住反复酙酌读,谈何容易!

        

       一本好书,一盏清茶,文玩清供,薰香袅袅。有这等清福,余生何求?

        一本好书,你据案阅读时会让你拍案击节,你躺床上阅读时能让你锤床咚咚。

        一本好书,你攲着读,读着读着会让你不知不觉地坐起来。就如面对一个知音在交谈,自然不能深深地仰在沙发里。

        一本好书,有的段落,会让你数易其气而后成声,方可铿锵有调。让你觉得如不起身诵读,就不足以荡气回肠。

        一本好书,读下来如好雨润物,自叶流根。书上的点点滴滴,字字句句都慢慢地一直沁到你的心底。那感觉就像张爱玲所喻,如丝棉醮作了胭脂,立刻渗开得一塌糊涂。

        一本好书,能让你觉得余生消遥,不再无趣。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叹古人先得我心。再次体会读书是前生事,真是言之不谬。

        一本好书,让你与古人名家续上隔世之缘,穿越时空和你在书房与你掏心掏肺,让你如坐春风。

        

       开卷有益,这话在说这话的时代是对的,如今早已成为历史。古时候的文人将著书立说当成不得了的大事,慎之又慎。他们把著书立说称之立言,与立功立德并称三不朽,不敢轻为,名医张中景连一张处方都不愿存世。《道德经》五千字,《大学》一万七千字,《中庸》两万字,《论语》一万二千字,《孟子》三万八千字。易白沙何等人物,大著《帝王春秋》,孙文先生为其亲题书名,连序带跋也就十二万五千字,一百七十页,薄薄一本。顺便啰嗦一句,该书岳麓书社八四年七月出第1版,印数39000册。不知以后什么时间能有再印?

        如今出版物市场繁荣到泥沙俱下。一些无耻的作者与无良书商,相互勾结,唯利是图。他们再无为天地立心为圣贤立命之心,制造了天文级的文字拉圾。

       南怀瑾老先生劝人不要写书。他说杀人不过一命抵一命,如杀十人百人,还可以来世变为牛马,还他命一百条就是了。如果你写文章遗误后世,那要断后代的慧命,死后连十八层地狱都不够资格下的。一位修得真果的高人,如此粗口诅咒,想想都令人心碎。

       故开卷不可不慎。取法其上才仅得其中,能不慎乎?

       宁可不读书,也不要读那些拉圾书。少受些污染,保持住真元。

       

       就是圣贤经典也得看怎么读。

       策划陈桥兵变,辅宋太祖赵匡胤立国的宰相赵普,读书不多。遇到难题就扒抽屉里看一会,后人发现抽屉里是一本破旧不全的《论语》。这就是后世流传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

       梁元帝萧绎,在被西魏攻破皇城时,他不选择自尽或逃跑,而是来到自己的藏宝之地,对皇家图书馆作最后绝别。告曰: 我曾嗜书如命,读了那么多,现在危难时刻你却不能保卫国家,如今留你何用?随附之一炬,十四万册国家藏书化为灰烬。

       一位是只读了半部《论语》的宰相,一位是读尽天下典籍的皇上,如比大相径庭。

        此书之过耶?抑人之过耶?


                                        二O二二年四月



作者简介:

嵇友国,男,1958年生于江苏灌南。1981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从教8年,1988年调入灌南县法院工作,从事民商事审判30年,一级员额法官。

Tell:13961368866(同微信号)

images/2/2022/05/Lc066yJJPzbyP3E6FBpP2f3PoCFBu1.jpeg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4.6万+
点赞 12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