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迎春的蓓蕾(端木礼红) 热点

教育科学
认证编辑 175 作品
2022-10-01 16:15:54

images/2/2022/10/Wu1UfUNun579u1Q77B722ER9usX1U2.jpgimages/2/2022/10/PTYtntgM14Y1yyyg555858j8tzT688.jpeg

       【编者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疆场拼杀赶走强盗,建立新中国!姜兰桥校长70年前披着战场硝烟,在他热血奋战过的家乡土地上创办的学校,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忠诚党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奋勇前进吧!


迎春的蓓蕾


(纪实散文)


文/端木礼红(广东)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选自雷锋日记


       1964年9月,12岁的我考进涟西中学,眼前一下子呈现出斑斓绚丽的色彩,五光十色的新世界让我目不暇接,伴随我从孩童走向青春。

       当年,威震日寇的涟水梁岔抗日支队副队长姜兰桥,没有跟上打响涟水抗日第一枪总队长李干成、支队长王小楼渡过长江,进入苏南,进入上海。他留在涟水,献身家乡教育事业。

       五十年代末,姜兰桥被任命为涟西中学校长。他大手笔绘制家乡中学教育蓝图:对距梁岔镇四里多的涟西中学(1928年民主人士沟南村庄创办茂公中学)进行扩建,面积达一百五十多亩。以沟南村庄为依托,向三面旷野挖出壕沟灌进水,形成C型屏障。保持学校安全,保持琅琅读书声,成为不受外界任何干扰的乡村中学。顾名思义,学校位于涟水县城西边。

       挖出的壕沟土,堆成高高的圩堆。圩堆上种了一排排向日葵,向日葵迎风摇曳,朵朵葵花向阳开。行距间种四季豆、扁豆、长豇豆。藤藤蔓蔓,密密麻麻,从圩堆姿意伸展着遮盖着高高的圩堆坡。紫花、白花、黄花借着梗茎花苞,纷纷伸到绿叶上面,点缀着C型绿色屏障。花谢后,梗柱上结出一串串形状各异的豆角。梗茎花苞烟澜逐阳,天天蓓蕾开放,在绿叶上迎风斗艳,日引蜂蝶,夜招萤飞,源源不断结出豆角。

       坡下是瓜田,学校充足的有机肥,使冬瓜普遍三四十斤一只。番瓜田里,成熟的金黄红黄番瓜白粉绵糖。再向里,是一排排青菜、萝卜町田。

       圩堆东南面,向日葵、瓜田、菜田,碧桃树、柳树、柏树,环抱着符合当时国际标准的400米田径场、两个足球场。至中部,圩下有十几棵高大的白杨树,一阵风儿吹过,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树荫下是双杠、单杠、肋木体育器材锻炼场。场旁就是长方形高高的司令台,百米起跑点在司令台另一侧。

       天刚泛出一抹鱼肚白,清透的晨曦,淡淡的雾气,在绿草青青的田径场上,漂移不定地走走、停停,仿佛焦虑,孩子们怎么还不来锻炼!四百米跑道是沙粘土石灰夯实的。随着铿锵急促的铃声,姜校长双手背后,站在高高的司令台上,迎接各年级学生到来,犹如当年他指挥梁岔抗日支队打鬼子。

       今天,他期待脚下血染的土地,他的学生个个能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人才。

       1965年十二月,我看到美术老师周井设计的初二乙墙头黑版报中,有姜兰桥校长填词:《如梦令•贺高三女同学xxx入选女飞行员》。随着大批同学一路跑来,值日老师登上司令台,向校长报告今天他值日,就吹着哨子在跑道上有节奏地领跑压阵。

       司令台后方是十二张露天水泥乒乓台,容国团、庄则栋、丘钟慧为首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首先在国际赛场为中国竞技体育取得突破!激起乒乓球热满校园。

       记得进校不久的一天中午,高一班宇梅和汪华,带着自制的木板球拍,将我们初一乙教室隔壁窗子捣鼓开。爬进有一张乒乓球台的仪器室,在狭窄的仪器空间汗流满面,挥拍打球。从此她俩就成了我初中时偶像。

       乒乓场向后有八个篮球场。那时中国体育普遍水平较低,特别是三大球。但这丝毫不影响毛主席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以初三为主体的涟西中学男女篮球队,打遍涟水无敌手。我也是女篮队的,不过我太小,主要跟队学习、看球、吃好饭。不光吃饱,还要吃撑。

images/2/2022/10/IPQKlxl4lnRX4b4Qqr7TVOrDNQ7rNx.png


       涟西中学部分前篮球队员与恩师沈良石合影,前排左二为沈老师


       初二冬天,学校请来杂技团,在我们教室前露天演出。教室山头不知怎么有了一磅秤,班上团支部女干部要十二位女同学都称体重。我个子最高,棉襖、棉裤、芦苇花毛窝鞋一并称重才77斤,体重最轻。

       那时月伙食费5元。早上南瓜,中午、晚上白菜玉米粉稀饭,不发酵的玉米、山芋干馒头卷,槽模刀切四两一个,很耐饿。但我早、中午吃二两稀饭四两馒头(度量衡16两制),为了省饭票晚上就喝四两菜稀饭,每月吃一次猪肉,每星期吃一次豆腐。九点下晚自习,偶尔碰上伙房师傅,饥饿难耐的同学们会求师傅开食堂门买馒头卷吃.。

       刚进初一时,涟西中学有近六百人。初二时,涟水县民办高中合并进我校,增至近八百人。从9月1日开学吃到放寒假,自种的南瓜、冬瓜,连吃带腐烂还能自给自足。       

       庆祝元旦!我们班级文艺骨干吹拉弹唱,人才济济(至今依旧)。那时,我一角钱买的笛子,也能吹出”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几支歌。同学们兴高采烈!学校值日通知我们带大脸盆,到伙房领瓜籽,我班分到满满两脸盆南瓜籽,三盆葵花籽。校园里无处不体现姜校长执行毛主席号召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办学路线。

       新生进校第一个月,割草劳动。为那时学校唯一交通工具,一辆马车的骡马们备足冬天草料。当然,高年级同学割草更多。打扫学校七个厕所,抬粪水施肥浇地,都是初三以上大同学劳动课内容。

       有一条贯穿整个学校的东西泥土路,三米宽500多米长,把各类运动场与教学区、生活区一分为二。是走读、午膳同学上学回家必经之路。

       生活区在三米多高的砖砌围墙里,堵住了三面圩堆壕沟缺口,使150多亩地的涟西中学成活封闭状。

       生活区门外左、右两侧墙上白漆红字: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毛主席培养千百万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教育理念。

       大门内左边两间瓦房,是体育器材室。右边两间传达室,门前高高的楠木柱上挂着五星红旗与大铜铃,铃声洪亮浑厚,传达高老师每天周而复始,定时拉动铃绳,敲响各种节律铃声。

       进入生活区,眼前是一条3米宽,长长的青砖花纹小径,庭院深深。小径一直通向汪塘边才左右分向丁字路。

       小径两边是矮冬青,两旁间距十几米,有民国遗风青砖青瓦房。一排十间带走廊,五间图书馆五间阅览室。后排是教职工小饭堂。右边第一排十间全部物理实验室,二排是化学实验室。初高中实验仪器应有尽有。

       汪塘前是庄严肃穆的大礼堂,礼堂里没有椅子,还曾作为我们中午吃饭的食堂。那时学校为我们调换到部分细粮大米白面,在自制的正方形大竹笼上,全校同学手捧一个个瓦罐大米饭,礼堂里响起十送红军,麦苗儿青来菜花黄抒情革命歌曲!对了,我那时是学校广播站播音员。

       绿树环抱着一汪水塘,清澈幽深的水塘,不时被微风吹得水波粼粼,是食堂师傅挑水洗菜的水源,也是我们住校生洗衣服的水源。塘边一棵皂角树,战火纷飞年代,拴过粟裕将军战马。现在是淮安市二级文物保护。

       两排长长的青瓦青砖宿舍,相隔三十多米。开阔地带又是菜地,一町町菜田长着白菜、萝卜、茄子、辣椒。长长青萝卜、红萝卜长得像今天超市菜场大白萝卜。但那时没有化肥,是遵循毛主席1958年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水、土、肥、种、密、保、工、管”种出来的。

       两排宿舍,都住着高年级同学。那年,我们初一乙班66人,只有十二位女生。住校女生更少,初一两班女生合住一间宿舍。隔壁是初一甲班刚结婚的数学巴老师张老师家,巴老师兼职我们全部住校女生管理员。

       宿舍门前也是萝卜、菜地。礼堂周围的菜地里,散落着二十多棵老梨树。

       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落了,梨花开。枣树花、石榴花、还有隐藏汪塘幽僻处顾影自怜叫不出名的花儿。进入学校生活区,会仿佛置身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空灵美妙。

       学校是美丽的!然而,它是血洗过的!战争年代,仁人志士,青年才俊,在学校梨园慷慨激昂,宣讲抗日道理,奔赴抗日前线。

       半学期后,江平同学约我一同去姜校长家。我很诧异,整个学校堪比我看过的小人书红楼梦里大观园,太大了!我还没逛全呢。她怎么知道姜校长家在哪儿?怎么可以去?问什么事她又不说,且非得去。后来知道她妈是沟南小学老师。

       到了校长家,方知我俩被学校选为教改试点。三年初中课程自己两年学完,参加中考。

images/2/2022/10/jm7697NBszt818x8gOxB6SHZ5xm3Gi.png

       笔者作文竞赛获得的奖品


       当时,我印记最强烈:姜校长家竟然住在他自己亲手绘制教书育人蓝图——涟西中学生活区最西一角落。已靠墙围,很荒僻,是一排七八间马厩房。他抗日时的老领导搭档王小楼,早已是常州第一任市委书记,后调贵州又调回江苏,在连云港海州磷矿任党委书记。

       姜校长家老少五口人,住三间马厩房。赶车马伕住另一头。中部几间房子,是骡马们冬天夜晚住所,有一间存放骡马精细料黑豆。前方十米外是围墙,依墙搭建了五间草棚。棚里有两马两骡,马车与草垛。我们各班级割的草,要晒干后在这儿垛成一个个结实大草垛。学校总务长计算我们勤工俭学收入。

       生活区大门外,就是铁丝结网的教学区。门前是另一条贯穿学校东西五百多米的土路,是家住学校另一方向的走读、午膳同学上学、回家必经之路。路边垂柳随风飘荡,朝晖暮晕中,常有同学倚树大声朗读。旁边是黑豆地,连着大片菜地,一直伸展至远方壕沟圩堆下。

       四米多高的铁丝网,把教学区六排廊柱红瓦房围得安宁又安全,红瓦平添了亮艳美。每天早操后,四排教室琅琅读书声直冲云霄!传向旷野!传向四面八方!涟西中学不是县中,胜似县中!是农家孩子读书成才的红色摇篮。

另两排是教师办公室与教学仪器室。我们教室门前也有单杠,双杠,露天乒乓台。马戏团到学校演出后,还增加了爬杆,爬绳,供我们课间玩耍。

       新中国成立不久,百业待兴。相对富裕的上海、无锡、南京等苏南地区,要比苏北先进至少三四十年。我们的老师大学毕业,中专毕业年龄更小,汇聚到这方热土,黄河边的乡村中学。他(她)们满腔热情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他们在这所买个牙膏,都要到四里多路外的梁岔镇,倾注了他们青春印记。他们是迎春的蓓蕾,把向雷锋学习化为青春理想,给我们苏北农家孩子打开新视野!送来苏南富裕地区文化艺术科学教育!十名摘帽右派老师(大学生),被姜校长招到学校,那需要无比的胆量和勇气!需要政治智慧!需要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诚!

       知识渊博的老师们,三尺讲台讲的那叫出神入化!政治老师讲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听得我45分钟身子纹丝不动,生怕动一下漏掉哪里。

       历史老师讲扬献珍合二为一哲学流派,我前排男同学举手站起来说这反对毛泽东思想一分为二……

       地理黄老师讲河东河西走廊,讲都江堰成都地貌构造,直至2008年5.12大地震,我仍然受益。都江堰震灾严重,我却敢住在成都一招待所。虽然都江堰近在咫尺,成都却没有像都江堰震塌。因为是相邻两个板块,震因不一样。

       文革后期,涟西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老师们纷纷回调苏南,上调大学做老师。遗憾没有上大学的我,很欣慰中学时代,就听过这些高素质大学老师讲课。

       上海崇明岛一位体育专科毕业沈老师,800米专项跑体育健将。平时看不到他脸上有笑容,但他仅用一年时间,1965年就让涟西中学标准400米田径场承办涟水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那次,涟水县中只排名第二,第一当然是涟西中学。我的同班同学侗美100米跑出13.7秒,60米跑出8.7秒,打破淮阴地区女子60米记录。而我读高一的表叔张华,男子100米跑出11.7秒。别说跳高跳远铅球,铁饼跨栅复杂技术田径项目都能开展,且成绩斐然。

       我的语文边老师,多才多艺。钢琴弹奏黄河大合唱!把她心灵的爱国主义情愫,通过钢琴永远印在我们青春的记忆里。

       如今,在改革大潮中,涟西中学已搬迁至梁岔镇。我们的学校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只剩那棵拴过粟裕将军战马的皂角树被保护着。

       五十年后,我们师生再聚首,白发苍苍老师们异口同声说,当年就像置身于黄河边的延安抗大。他们是祖国建设迎春的蓓蕾!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年轻的男女老师们迎春的蓓蕾!根扎我们乡村中学,迎接着祖国建设的春天!尽管春天有时也会风骤雨急!谁能说人类社会不是在搏击风雨中前进的!

images/2/2022/10/nM9lWMX43DlwWweE4h5EL53DUXjJr4.png

       这是文革前1965年入学部分同学在消逝的气势磅礴前涟西中学校园中曾拴过粟裕将军战马的皂角树下深情留影


images/2/2022/10/bztRA4b2M5S5y3RdN2T42b9M0S32Fa.png

       【作者简介及通联】端木礼红,又名端红,女,满族,1953年出生,原南京政治部体工队运动员,解放军文职退休干部。喜欢文学,为《蒙东作家》特约作家。通讯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湖高尔夫大道赛维纳C-808房;手机号:13372287655、13372283028。

images/2/2022/10/Wt7snbQ6SX9bYniy7tqudIft3RF7TX.jpeg

images/2/2022/10/Wk2E470krrd4ku41UsVlQBr10Hvrbq.jpegimages/2/2022/10/nDlAGJlolmjG84P2p0oov4A8odq80p.jpeg

       【《汪广仁教科文》编辑部林静转自《蒙东作家》】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19万+
点赞 1028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