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绍
张洪涛,汉族,一九六八年生于山西绛县,现居安徽亳州市华佗镇道东村。本人酷爱文学,博览群书,涉猎广泛:古风,新韵,图诗,广告语,小说,现代诗。在多家报刊及二十多家知名网络平台发表两千篇(首)作品。多次参赛获奖,最近荣幸获全球华文诗文大赛(二等奖)第三名,并有几十多篇作品入书馆藏。
林海文化特约诗人作家,西北文艺特约诗人,乡土文学分社文化顾问,林海文化顾问。

启封不为人知的历史
文/张洪涛
张俊才生于民国末期,诞生于亳州张桥集。家里有私塾,集市有多处生意,有良田一百二十六亩,亳州城里有两个商行(一个粮行及仓库和一个百货商店),当时还是被地方公认的大善人之家。
可,天有不测风云。解放亳州时为了切断国民党的运输线,把亳虞官道从河南界沟到亳州张桥被分断挖断,并把位于武家河上的张桥彻底拆去(张桥是当时亳虞官道的必经之路)。张桥因失去桥和路就变的不交通了,随后张家位于集市生意全部倒闭关门,后来城里生意入公,被划成地主后私塾关门、土地和家中房产牲畜被全部没收。
在当时倡导阶级斗争的那个年代,张俊才父母和全国千千万万地主一样,被强制性的干最脏最累的义务工,还经常戴高帽游街和挨斗,美其名“就地改造”。
常言道:城中失火,泱及池鱼。有道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此时,张俊才正在亳州读书,政治飓风很是了得!几个批斗会后,成绩和人缘都很好的他,已成为同仇敌忾的对象。好像谁离他远,谁不和他玩,谁就是好同学,谁就能前程似锦。正是在面对诸多压力的失衡心态下,听说包兰铁路正在招修铁路的工人。张俊才在刚十六岁时,便独自到内蒙古包头顺利的成为一名包兰铁路基建工人。为了早日“脱胎换骨”成为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新人,他主动请战拼搏工作。愿指望只要表现好,就能转成一名合格的国家铁路工人,继而弥补出生在地主家庭的标签。
可屋漏又遭连夜雨,船破偏遇顶头风。张俊才经过半年多的夜以继日劳作,终以积劳成疾和恶劣环境的双重作用下,致使他在十七岁时得了肺结核呕血晕倒于工地。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张俊才因是地主的儿子而不能得到好的治疗。在以后几个月的劳作其间又多次晕倒,最后被领导劝退。但好心的领导多发他一个月的工资,这是他几十年都铭记于心的,又经常说起的大事。他说,人家是顶住多大的压力,冒着多么大的风险做的善事,如果没有那一个月的工钱,也许我就活不了;不管到何时,我们家都不能忘记人家的救命之恩。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善有善报。在张俊才离开宝兰铁路工地,几经辗转边干活边医治病时,巧遇到了在山西住的亳州人,到内蒙古给生产队买牛的,真是千里遇老乡,当时那个亲啊真是胜过亲兄弟。老乡们一起吃饭时,山西老乡得知他已走投无路时,就让他一道回山西生活,并说起码能吃饱,并且当地还有个郎中可以治肺结核。于是他便随老乡入住山西了。
在老乡的鼎力帮助下,他的肺结核得到医治,无奈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虽然也治好了,但留下的后遗症是遇冷咳嗽不止,最后发展成慢肺阻直到病逝。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了。
张俊才到山西后,他满眼看到的都是绵延的黄土岭,高耸入云的梯田以及全村没有一间瓦房的庄子。奇怪的是家家都住在沟边的窑洞里,后来才明白所以住处选择在沟边,一是挖窑洞时出土可以直接倒入深沟里,二时不占可耕种的梯田。还有庄人吃水要从二里以外的深沟泉眼水坑里装桶挑回家吃。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全庄281人竟没有一个上过学的(传说此处是解放前某地主的胡地)。故而,在老乡的推荐下他很快就当上了队里的会计,后来又到大队当会计共计32年。
张俊才深知会计工作来之不易,又切身感受到穷乡僻壤人们的善良和生活的艰苦,自觉的时刻提醒自己要克已奉公勤劳廉洁。他的优良之操守被党群所称赞,先后被生产队,行政村,乡镇评为模范,还在县会计统考中获第二名。
在三十二年的会计工作中,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张俊才还为所住村庄规划盘岭生产路,从沟底到岭上都可以通手扶拖拉机和牛马车。从此,结束了当地世代靠肩担背驮的历史。
张俊才在山西任会计期间,在老乡们的张罗下入赘老贫农贺姓人家为婿。订婚仪式就在贺家老窑洞内大土炕上,大土炕放一矮桌子,桌子上放一只笔和两张红纸。旁边有贺家长辈,队长及老乡代表。按当地习俗,在开饭前凡是入赘上门的女婿,都要亲笔在两张红纸上写上:无能无能真无能,改名换姓卖祖宗。大家寒暄过后,队长看看人都到齐了,就对张俊才说只有把这两句话写在桌子上的红纸上才能正式订婚。当张俊才听到所要写的内容时,只羞得满脸通红,心里痛苦万分,向队长道声谢后,便泪入涌泉大步走出了贺家屋门。
他回到牛屋(当时和生产队饲养员及牛一个窑洞),痛哭流涕。饲养员一劝他,他就蒙头痛哭。
第二天队长和老乡们一起来到饲养处对他说:人家贺家人说了:只要你在这好好的过日子,那个写字的规矩可以省了。如果你同意,后天六月六是好个双头吉利的日子,你可到贺家老窑洞订婚。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张俊才已在山西定居三十多年了。所经历的运动也是几多挑战能力和安身养性的极限。欣喜的是终于盼到斗转星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雷霹雳振掉了中国地主头上的高帽子。
一切“莫须有”的帽子都被拨乱反正的飓风所扫无存。山西地主摘帽了,安徽地主帽也摘了。这时张俊才也能正大光明与老家父母通信联系了,不久就携儿女回亳州探望父母了。
当他第一眼看到父亲已老态龙钟,母亲已拄拐时,止不住泪如泉涌。庄人闻知都劝不要哭了,都讲:家人团圆是喜事应高兴才是。他弯腰走进低矮的茅草屋里,只见家里就一张床,家具几乎没有。厨房是几根木桩上用玉米秸秆做的墙,屋顶是用麦草做的顶。张俊才年迈的父母高兴的把尽有的两只老母鸡杀了一个,炖冬瓜款待36年第一次回家的儿子。
第二年张俊才母亲瘫痪,因家里急需人手打理,他果断辞掉村会计回亳。当时,所有山西亲朋们都劝他不要回安徽。可他依然克服重重阻力带领儿女回到亳州。
张俊才理想到了平原之地,又有宗亲和老亲旧眷的照顾,一定能过上好的生活。可现实人情已是时过境迁。真是:人情似纸张张薄。回家探亲时庄人都非常热情,你请吃饭,他也请吃饭;这个说回来吧,那个也说回家吧。可真回到家时,第一难题就是只有两口人的土地和一间茅草屋的家当,现在有八口人如何吃饱和住宿!况且,当时收到粮食得先交够公粮后才是自己的,而且还没地方打工挣钱。还有一家人也不能光睡塑料棚吧,故而第一件事匆匆把房子盖好先解决全家人能有住的地方。张俊才虽省着算者花钱,半年之中已把从山西带回来的钱用完了。
开始向庄里有粮的堂哥借,因不好意思,到他家几次都没敢张口。只到断顿时,他才登门张口借粮,他堂嫂说:“大早上,你怎么不懂规矩!早上不可开仓,你下午来吧。”有的人家明明有余粮,怕张俊才家地少还不起也委婉的说已许亲友们了,等新粮收时一定借给你。借钱时,下午去借,人家说你来晚了,昨天某某刚借走,实在不好意思。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有道是:人不能比人,木不能比木。在极度困难的几年里,有的虽然家也很穷,却能拿出力所能及的粮和钱救济张俊才。如张克龙、张克华、张守云、张金田、产家爸(仁五叔)、河东(裤头叔)后刘犟等。真是:急风知劲草,遇难知远亲。
在申请分原预留的机动地时,因当时庄人都没地方打工,所有生活开支都靠土地所得。退地的都不愿退,认为自己的地少了,大人小孩的吃不饱了,粮食不够吃还要求人。故而在多次找队长、大队书记和乡党委才终于分到两口人的地,但也因而与众多亲邻产生了矛盾。如大队把他亲堂哥家退的地分给了他,造成亲堂兄弟三年不讲话(断绝来往)。另外,有退地的都聚一起说:“张俊才不回来,我们都种的好好的,大家都是你好我好都好的,你看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从他回来又到大队,又到镇政府要地,害得我们的地越种越少,一个好好的庄,都让他一个人搞‘乱套了!’”。
张俊才的父亲听到后很是气愤地说:“地是天上掉下来的!我家要三亩多地,我给庄里126亩地。你们怎么不说?我的地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那都是俺几辈子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攒钱买来的。恁有本事怎么不去种外庄的地?党的政策是耕者有其田,俺家是按党的政策要地,只要属于俺家的那份责任田。我们家为国家种地,是按党的要求交公粮干义务工,交纳各项提留的。我就搞不懂了——你们有啥难受的呢!”张俊才从地里回来忙把父亲拉回家,还有几个好心人也都到屋里劝老爷子别说了:“咱才摘了地主帽,说话可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为好!不然,运动来了,可就没法活了。”
从此,张俊才为了不得罪庄人,他家就是到外庄借发霉的玉米吃,也不再到大队镇政府要地了。他们家老少轮留拉架子车走村串户收废品、卖酱油醋、香烟火柴等。后来老人在庄开代销店,年轻的到轮窑厂和几个省建筑工地卖苦力。
张俊才家人以能吃苦耐劳,勤俭持家而远近闻名。他家经过多年的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才逐步跟上庄里中等家庭的生活水平。每当有人赞扬张俊才时,他总是说:“人家人是走着过来的,我家人是爬着过来的呀!人家人可以大吃大喝,打牌闲聊,穿时尚衣服,我们家不可以。我们家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我们家人喜欢穿干净的旧衣服。我们家人爱看书。我们的几辈子家底就剩下没人要的书了。”
因为张俊才父子的毛笔字写的好,每年腊月二十后东西两庄都来他家写春联。只要有人来写春联,张家父子都会放下手中的活为人免费书写春联,并坚持到不能提笔为止。
在病逝发殡的路上,一个退休老领导说:“张俊才如果成份好的话,以他的才华肯定会到市委工作。他不仅写得好,学问又深,方圆十里非常人所能及。”
“张俊才珠算最厉害。打狮子滚绣球一拨就齐,凤凰单展翅’凤凰双展翅,斤求两,两求斤,那真是一挥而就,让人眼花缭乱,无不称奇。”一个人接着说。
“他还研究《易经》、《奇门遁甲》、《推背图》等等玄学,为人免费择吉日选良辰……,他家几辈子都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人啊!”
……
咚!咚咚咚!……随着送殡的礼炮声、锣鼓声、哀乐声、痛哭声……
张俊才的棺材板被十多个大汉,在墓穴两侧用绳子缓缓入穴封堆,大坟堆上放满了亲朋好友和乡邻们送来的花圈和挽联。

责任编辑:姚明宏(华夏) 收稿微信:13865398966
所刊发作品必须原创,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格律均由作者负责!
专题:文学
